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列子译注
列子译注
列子

列子译注

列子  

8卷。旧题周列御寇撰。原本已佚,今本出于晋人收集。其内容庞杂,多宣扬道家虚无思想,兼言佛儒及神仙之说,但保存了较多的古代寓言,神话及民间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散文发展颇有影响。《列子》注本以晋张湛注最早,有《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本题作《冲虚至备真经》。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55320
这本《列子译注》让人抓不住重点。翻译好像看懂了,注解又看不懂。有的地方说得特别明白,有的地方又说得特别糊涂。一会儿觉得很有道理,一会儿又觉得完全是胡说。看了一遍感觉没记住什么,再看一遍还是不明白。明明是古人的智慧,怎么读起来这么费劲?也许是我水平不够,也许这本书本来就很难。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12399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列子·天瑞》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19166
这部古老的典籍最令人着迷的,是它用寓言故事揭示的永恒智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列子的思想依然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当我们在物质世界中迷失方向时,那些关于逍遥游、齐物论的故事总能带来醍醐灌顶的启发。书中那些会飞的仙人、能潜海的异人,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蕴藏着突破思维局限的密钥。杨伯峻先生的译注尤为珍贵,他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让现代读者能够轻松领会其中的深意。 最打动我的是列子笔下那些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故事。愚公移山不只是个励志传说,更揭示了专注与坚持的惊人力量;杞人忧天看似可笑,却道出了人类面对未知时的普遍焦虑。这些故事里的人物都活灵活现,就像身边的朋友——那个整天担心天塌的邻居,那个执着到可爱的同事。读着读着,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古人的困扰和我们如此相似,而他们给出的答案至今仍然适用。 译注者在考据字词时严谨细致,解读义理时又充满温度。他不仅告诉我们"御风而行"的典故出处,更引导我们思考:在这个被各种规则束缚的时代,怎样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种古今对话的阅读体验,让尘封的典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每次重读,都能从熟悉的字句中品出新的滋味,就像与一位睿智的老友促膝长谈,常谈常新。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3838
《列子译注》展现了道家思想的深邃智慧,正如书中所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其超脱旷达的哲思与精妙的寓言故事相得益彰,令人读来如饮醍醐。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9637
有很长时间没读过《列子》这样的古书了,这次是看到朋友在读书群里推荐才找来读的。以前觉得列子就是讲一堆寓言故事,没什么实际意义。现在重新读才发现,书里藏着的智慧很深。 刚开始读《愚公移山》时,觉得这故事太夸张了。一个人怎么可能移走两座山?后来慢慢明白,这不是要你真的去搬山,而是说做事情要有恒心。现代社会什么都讲究快,三天没成效就放弃。列子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就是要慢慢来,要有耐心。 最让我触动的是《杞人忧天》。以前我也经常瞎担心,怕这怕那。列子说得很清楚,天不会塌下来,地也不会陷下去。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现在我遇到事情,会先想想是不是又在"忧天"。这种思维方式很实用。 《杨布打狗》那篇也很有意思。狗因为主人换了衣服就不认识,人对事情的看法也经常这样片面。我们总是根据表面现象做判断,结果经常出错。列子用这么简单的故事就把道理说明白了。 读《列子》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用不同角度看问题。书里的故事都很短,但每个都让人思考。比如《朝三暮四》,表面看是猴子被耍,实际上是说人经常被形式迷惑。我们现在不也经常这样吗?换个说法就上当。 这本书最好的一点是,它不用大道理说教。每个道理都藏在故事里,读起来不累,又能学到东西。有些故事第一遍没懂,多读几遍就明白了。这种智慧不是硬塞给你的,要自己慢慢体会。
2025年07月05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