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
易传
佚名

易传

佚名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易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认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属性事物,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即反映了这种规律。《易传》使《周易》完成了从占筮之学到哲学的过渡。关于《易传》中“刚柔”与“阴阳”概念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刚柔”早于“阴阳”。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84256
传世名作,真出自孔子之手?
2025年07月2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47798
瞎扯,读了也没用。
2025年07月2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5991
书挺好的,值得一看。
2025年07月2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1393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025年07月2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1888
说实话,我对《易传》的态度颇为复杂。这部被奉为"群经之首"的著作,在历史长河中确实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今天看来,其中许多内容已经显得格格不入。我始终认为,任何经典都需要接受现代理性的审视,而不是盲目崇拜。 《易传》作为《易经》的阐释之作,包含了《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七种十篇。这些文字试图为古老的占卜之书赋予哲学内涵,这种努力本身值得肯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解释本质上都是后人的附会——就像我们给一幅抽象画强加各种意义一样。 《系辞传》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确实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将其奉为至高真理就显得可笑了。在量子力学已经发现波粒二象性的今天,我们难道还要用阴阳来解释一切现象吗?《说卦传》中将八卦与自然现象对应,这种原始的归类法在当代科学看来简直幼稚得可爱。 不可否认,《易传》中确实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文言传》强调"修辞立其诚",这种对真诚的追求至今仍具价值;《象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箴言,也确实能给人精神激励。但问题在于,这些闪光点都被包裹在大量神秘主义的迷雾中,让现代人难以分辨。 更值得警惕的是,《易传》构建的这套符号系统,在后世演变成了束缚思想的牢笼。从汉代谶纬到宋代象数,无数聪明才智都耗费在对这套神秘符号的解读上。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直到今天还能在某些"国学大师"身上看到——他们总喜欢用"阴阳平衡"来解释一切,却对真正的科学原理一无所知。 我特别反感那种将《易传》神秘化的倾向。有人声称其中包含了宇宙的全部奥秘,甚至预言了现代科技的发展。这种论调不仅荒谬,而且危险——它阻碍了人们用理性和实证的方法认识世界。试想,如果古希腊人把《荷马史诗》当作科学教科书,西方文明还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当然,我们也不必全盘否定《易传》的价值。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它确实反映了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其中关于变化、转化的思想,关于对立统一的观察,都体现了人类思维的某种普遍性。但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这些思想从神秘主义的外壳中剥离出来,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 对我而言,《易传》最大的启示在于它展现了人类理解世界的原始冲动。这种冲动是宝贵的,但必须用更严谨的方法来实现。就像孩童用童话解释世界一样,古人的尝试值得尊重,但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童话阶段。 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易传》最好的态度是:既理解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又清醒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智慧闪光,但绝不能将其奉为圭臬。毕竟,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早已超越了用八卦推演万物的阶段。 最后我想说,真正尊重传统的方式不是盲从,而是批判性继承。就像我们不能因为牛顿力学被相对论超越就否定其价值一样,我们也不必因为《易传》的局限而全盘否定它。但我们必须明白:先人的智慧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火把,而不是束缚思想的锁链。
2025年07月19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