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答陶隐居论书
答陶隐居论书
萧衍

答陶隐居论书

萧衍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为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启九篇之一。探讨书法之论,文字简练,对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结字、骨力、用墨、笔法等,皆有精辟论述。为临书的心得之作,也是对书法技法的概括总结。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31978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8415
"笔势往来,相萦锋杪,危急之际,疾涩相生,故能藏锋敛锷,而笔势自若。"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9793
从《答陶隐居论书》中读来,随着年岁增长,越发觉得书法之道与人生相通。写字与做人一样,都需要把握分寸。王羲之的笔法看似随意,实则处处用心。他在信中提到的"意在笔先",不仅是书法秘诀,也是处世智慧。 想到自己年轻时写字总想追求新奇,现在才明白稳扎稳打的重要。王羲之教导陶弘景说"点画之间皆有意",这让人联想到生活中许多看似简单的细节,其实都值得认真对待。书法讲究留白,人生也需要懂得取舍。 看着这些古老的墨迹,能感受到王羲之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可惜现在的人写字多用电脑,很少提笔。但书法的道理不会因为时代改变而失去价值。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09916
这书简直没法看,全是废话。正着看难受,反着看更难受。开心时不想看,烦心时更不想看。聪明人看了没用,笨人看了更没用。倒霉时看了更倒霉,得意时看了扫兴。求神拜佛不如踏实干活,学写字不如直接练字。这书就是浪费时间,别看了。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22352
王羲之的《答陶隐居论书》看似在讨论书法技巧,实际上暗合《易经》中阴阳相生的道理。书法用笔讲究虚实相生,这与道德经中"有无相生"的哲学完全一致。写字的时候,力道的控制是关键。用力过猛则失之僵硬,用力不足则显得软弱。这就像阴阳二气,需要达到平衡。 运笔的过程就是调节阴阳的过程。起笔要轻,行笔要稳,收笔要利落。这与《易经》中"刚柔相济"的道理相通。书法讲究骨法用笔,但太过刚硬就会失去韵味。所以要在刚劲中见柔美,柔美中藏力道。这就像天地运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墨色的浓淡变化也体现着阴阳之理。浓墨如阳,淡墨似阴。一幅好字要有浓淡变化,但变化不能突兀。这就像四季更替,阴阳消长都是渐进的。突然的变化会破坏整体和谐。所以写字时要把握好墨色的渐变,让阴阳自然转化。 字的结构布局同样遵循阴阳平衡。疏密得当,大小适宜。字与字之间要有呼应,行与行之间要有联系。这就像《易经》中的八卦,每个卦象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单个字写得再好,如果与整体不协调,也会破坏作品的气韵。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无意于佳乃佳"。这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刻意追求反而落了下乘,自然流露才能达到至境。所以写字时不能太过算计,要在掌握法度的基础上追求自然。这就像阴阳变化,看似无序实则有序。 王羲之的书法理论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每个要点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运笔的轻重,墨色的浓淡,结构的疏密,都是阴阳互动的体现。真正的书法大家,必定是深谙《易经》之理的智者。他们明白,好的书法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天成的结果。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