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书断
书断
张怀瓘

书断

张怀瓘  

三卷。书法品评著作。唐张怀瓘撰。是编系著录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定其品第,纪述颇详,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他和孙过庭可以说是唐代书论史上的双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朋友赵僎即赞其《书断》:“统之美而绝举,成一家之孤振,虽非孔父所刊,犹是丘明同事。”录古今书体及善书者名,各述其源流,记述颇详。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体及其源流,系之以赞,末为一篇总论。中卷、下卷将善书者分为神、妙、能三品,每品各以体分。计神品二十五人(除各体重复得十二人)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83433
"盖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2025年06月2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92317
每每翻开《书断》,总觉腕底生清风。这册薄薄的书卷里藏着千年的墨香,是每个习字人都该放在案头常读常新的功课。张怀瓘用一支笔丈量了古今书家的魂魄,读着读着,自己的心也跟着那笔墨的韵律沉静下来。 习字的人都知道,临帖时最难的不是形似,而是捕捉字里行间那股精气神。《书断》里品评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八个字便点破了书圣笔底的风雷。我常对着《兰亭序》发呆,忽然明白原来好的书法不是在写线条,而是在写呼吸。书家提笔时,连手腕的震颤都是天地韵律的一部分。 读到智永禅师"退笔成冢"的典故时,窗外的蝉鸣似乎都静了。现在人练字总求速成,却忘了书法本就是一场修行。那些写秃的毛笔堆成的小丘,比任何奖杯都更有说服力。有时深夜临帖,墨汁在宣纸上晕开,恍惚看见古人也在灯下运笔,突然懂得所谓"笔冢墨池"不是传说,而是每个真正习字人必经的苦旅。 最触动我的是张怀瓘评钟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这让我想起初学书法时老师说的话:不要怕写坏,笔墨自有它的脾气。现在看到自己早年歪扭的习字作业,反而觉得比后来规整的作品更有生气。原来书法如人,贵在真性情,那些"瑕疵"说不定正是最动人的地方。 书柜里碑帖堆得越来越高,但总会在心浮气躁时抽《书断》出来重读。读到"神品""妙品"那些章节,仿佛看见历代书家隔着时空在纸上交谈。忽然明白书法之道,终究是养心之道。砚台里的墨汁映着台灯,像一汪小小的黑潭,倒映着千年来未变的月光。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6797
读《书断》的时候,我常常想起自己练字的经历。刚开始学书法,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后来慢慢明白,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写字就像做人,需要耐心和坚持。 王羲之练字把池塘的水都染黑了,智永和尚写坏的笔头堆成了山。他们不是天生就会写字,而是下了苦功夫。我现在每天练字一小时,虽然进步很慢,但我不着急。我知道只要坚持下去,总能看到变化。 书里说书法有三境界:平正、险绝、平正。第一阶段的平正是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险绝是突破自我,第三阶段的平正才是真正的高手境界。我现在还在第一阶段,但我不怕。我明白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后面都是空谈。 看到张旭写狂草的故事,我特别有感触。他说看到公主和挑夫争道,悟出了草书的笔势。这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我现在走在路上都会观察建筑物的线条,看树枝的走向,这些都是书法的灵感来源。 欧阳修晚年还在临摹古帖,董其昌五十岁才觉得自己会写字。这些故事告诉我,学习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我现在写得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保持热情。只要不放弃,总有进步的那一天。 书里那些书法家的故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成功没有捷径。他们都是从一笔一画开始,经过几十年苦练才成为大家。我现在每天练字,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而是想培养自己的耐心。写字能让心静下来,这是最大的收获。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78164
古人写字讲究神韵,一笔一画都有法度。王羲之、颜真卿这些人,下笔如行云流水,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正气。今人写字只为卖弄,张旭、怀素之流,把字写得歪七扭八,还美其名曰狂草。这样的字挂在墙上,就像泼墨涂鸦,看着就让人心烦。 古人练字要静心,要修身。他们知道字如其人,写得好不好看是其次,关键是字里透出的品格。今人写字只求快,为了出名,为了赚钱。那些所谓的书法家,写几个字就要价上万,字里行间全是铜臭味。这样的字,就算写得再花哨,也一文不值。 《书断》这本书,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字都收进去了。它说这是创新,这是突破。可是创新不等于胡来,突破不等于乱写。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就像喝醉酒的人走路,东倒西歪。这样的字也能叫书法,那小孩子乱涂乱画也能叫艺术了。 现在的书法展,满眼都是这种怪字。有的像蚯蚓爬,有的像鸡爪划,还说是意境高远。普通人看不懂,就说别人没文化。其实不是别人看不懂,是这些字根本就不是字。真正的书法应该让人看了舒服,而不是让人头晕。 古人写字用毛笔,一笔一画都很认真。今人写字用电脑,连笔都不会拿了。那些自称书法家的人,拿着毛笔就像拿着扫帚,在纸上乱扫一通。这样的字也敢拿出来卖,真是不要脸。书法不是杂耍,不是越怪越好。字要写得端正,人要做得正直,这个道理永远都不会变。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63684
书法之道,贵在立品,以笔墨涵养心性,以线条彰显气度。执笔如执心,运锋似运志,一笔一画皆是人格的映照。张怀瓘《书断》将书家分为神、妙、能三品,此非技艺高下之分野,实为精神境界之等差。神品者如王羲之,笔墨间自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观其字如见其人,这种境界绝非刻意追求所能得,乃是数十年如一日与笔墨对话的自然流露。 习字如修身,最忌浮躁求速。今人常叹书法难成,却不愿从永字八法开始苦练。古人云"积学如储宝",临帖千遍,其义自见。我曾见老书家日课《兰亭序》三十年,初时只见其形,十年后渐得其势,二十年后方悟其神。这般功夫,绝非朝夕可至。张怀瓘评钟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这般妙处,正是源于经年累月的沉淀与体悟。 当代书坛常有标新立异者,以怪诞为创新,实则背离书法本源。真正的创新当如颜真卿变古法,在深厚传统中生发出新意。《书断》评张芝"创意物象,近于自然",此等境界,既尊重法度,又不为法度所囿。我常思之,书法之妙,正在于这"戴着镣铐跳舞"的智慧。 习书之人,若能以《书断》为镜,既知古人成就,又明自身不足,方为善学。笔墨之道,终究是心性的修炼。当窗明几净之时,展卷临帖,与古人神交,此中乐趣,非外人所能道也。张怀瓘所言"观其片善,采其大成"八字,实为后学指明了一条通往书法堂奥的坦途。
2025年06月30日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