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世
艰难时世
查尔斯·狄更斯

艰难时世

查尔斯·狄更斯  

《艰难时世》以工业小镇焦煤镇为故事发生地,展现了工业革命及机器生产的时代背景下小镇人所经历的 “艰难” :小镇教育家托马斯·葛擂更的女儿露意莎嫁给了自私冷漠的庞德贝,成为不幸婚姻的牺牲品;儿子汤姆沉迷赌博,最终沦为盗窃犯;工人史蒂芬遭到剥削和陷害,被迫远走他乡,却不幸身亡。 ]小说有两条平行的情节线索:第一条表现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第二条表现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小说中,作者将讽刺锋芒对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葛擂更和庞德贝,通过葛擂更的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展现,以及关于庞德贝和工人之间的矛盾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反动实质和它的危害性。 艺术上,小说结构宏大而线索清晰,人物繁多而个性鲜明,笔触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种问题而笔力雄豪、气势磅礴。在塑造人物方面,运用语言和细节突现人物个性,同时用漫画式手法进行夸张变形,笔墨间兼具幽默和讽刺,笔下人物带上奇异的色彩。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71343
读完《艰难时世》,为葛擂硬一家最终找到生活真谛感到欣慰,也为他们被功利主义思想束缚而经历的痛苦感到压抑。 书中作者通过对焦煤镇各色人物的刻画,对工业革命时期的功利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我们看到了机械化生产对人性的摧残,看到了拜金主义对家庭关系的破坏。所幸在故事结尾,人物都开始反思这种生活方式的荒谬,重新找回人性的温度。 本书采用线性叙事,围绕葛擂硬一家展开多条故事线。在文学性方面,虽然不如狄更斯其他作品那样充满戏剧性,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刻意营造悬念,但凭借对社会现实的精准把握,依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书中对教育体制、劳资矛盾等问题的描写直击要害,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思考现代社会中类似的问题。我花了三天时间认真读完,很多场景至今印象深刻。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9157
写得太细腻了,越读越有味道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99153
葛擂硬先生把人生装进功利主义的盒子时,我们看见数字如何碾碎温情。露易莎在父亲的计算公式里枯萎,却始终不愿放弃感受雨滴的心。西丝带着马戏团野性的生命力闯进这个黑白世界,像一道彩虹劈开阴云。当焦煤镇的烟囱终于停止喷吐冰冷的数字,我们明白:生活从来不是精确的方程式。那些流泪的深夜、冲动的选择、破碎又重组的信念,都在教会我们——真正支撑人生的,永远是计算器无法丈量的爱与希望。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71622
狄更斯笔下那个充斥着事实与数字的世界,像一面冰冷镜子映照着我们当下的困境。功利主义碾过柔软的人性,将灵魂压成精确的账本数字。格拉德格林们挥舞着铁尺丈量人生,却量不出一个孩童眼中星空的分量。我们何尝不是被困在这场现代性迷局里?明知浪漫主义早已锈蚀,却仍在钢铁森林中寻找一朵会唱歌的玫瑰。那些被计算过千百遍的生活轨迹,为何总在深夜衍生出无法代入公式的惆怅?或许正如西丝·朱帕的摇马,最荒诞的反抗,恰恰保留了最后一点人性的微光。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12153
读《艰难时世》就像被迫听一场三流经济学教授的讲座。狄更斯摆出一副要为工人阶级代言的姿态,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充满高高在上的傲慢。这本书里所谓的"现实主义"描写,说到底不过是中产作家对底层生活的意淫。 狄更斯笔下的工人形象假得让人发笑。他把斯蒂芬写成逆来顺受的圣人,把瑞秋塑造成道德完人,这种描写根本不符合人性。真正的工人哪有整天把"道德""忍耐"挂在嘴边的?更可笑的是最后让斯蒂芬掉进矿坑的结局,这种刻意安排的悲剧简直像廉价的煽情剧。 书里对资本家庞得贝的描写同样虚伪。狄更斯把全部责任推给个人品德问题,完全避开了制度性压迫这个核心。庞得贝动不动就说"事实事实",这种幼稚的反派塑造手法像是给小孩子看的道德寓言。真正的资本家压迫工人需要这么多废话吗?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葛擂硬这个角色转变。前面花那么多篇幅写他如何冷酷理性,结果因为女儿私奔就突然醒悟了?这种转变毫无说服力,纯粹是作者强行安排的救赎戏码。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有这种突然良心发现的资本家。 整本书都在说教,每个情节都在为作者的观点服务。人物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狄更斯用来宣讲理念的木偶。看这种书还不如直接去读社会学论文,至少论文不会假装成小说来骗人。
2025年08月01日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