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集
魏武帝集
曹操

魏武帝集

曹操  

《魏武帝集》是三国魏武帝曹操的诗文集,又称《曹操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说:“(太祖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见于戎马倥偬之中,仍然勤于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传世者有19种之多,《魏武帝集》30卷不过是其中一种。《隋书·经籍志》著录 《魏武帝集》26卷,并注:“梁三十卷,录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两《唐志》亦著录《魏武帝集》30卷,《宋史·艺文志》则不载,说明唐以前有不同本子流传,至宋已散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魏武帝集》1卷,收入诗文百余篇。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9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36451
魏武遗墨,雄浑如涛!此集读来,如饮陈酿,愈品愈醇。慷慨时宜读《短歌行》,困顿时当看《龟虽寿》,快意时最合《观沧海》。乱世枭雄笔走龙蛇,竟藏赤子之心。金戈铁马中见风骨,横槊赋诗处显神韵。治国可学其气魄,修身当效其率真。帝王文章竟能如此通透,真乃千古一绝!顺手翻来皆是金石之声,静心细品更觉气象万千。不读此集,何以谈英雄?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15088
东汉末年的刀光剑影中,曹操在案前写下"对酒当歌"时,大概没料到这些墨迹会成为千年文脉的坐标。这部在乱世中写成的诗文集,用四言诗的刚劲骨架和乐府的市井血肉,拼出了建安风骨的基本轮廓。他的写作风格很直接,既有"白骨露于野"的战场实录,也有"青青子衿"的文人情思。诗文中反复出现的地理名词形成特殊的地图,从洛阳到碣石,每一个地名都连着具体的军事行动。那些被后人传诵的名句,像"老骥伏枥"的壮志和"何以解忧"的苦闷,至今还在课本里跳动。现代人读"月明星稀",会发现他观察自然的角度意外地贴近当代人的感受。当企业家在商学院分析他的用人策略,当导演在影视剧里重塑他的多面形象,就能明白这些文字不是放在玻璃柜里的文物。那些被简化成成语的句子,其实是政治家在复杂局势中的真实思考。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19371
有人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读出了魏武帝的慷慨豪迈,我却看见一个在乱世中不择手段的枭雄。翻开《魏武帝集》,字里行间尽是权谋算计,那些被传颂的诗句背后,藏着多少白骨与鲜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处世哲学,在乱世或许是生存之道,却永远成不了立身之本。历史总是偏袒胜利者,将残暴美化为雄才大略,但我始终记得,这位"治世之能臣"的另一面,是"乱世之奸雄"。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05998
帝王诗心,何其深邃。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67450
许多读者翻开《魏武帝集》,往往被其中佶屈聱牙的用典所困,摇头掩卷者不在少数。这倒不全怪今人学力不逮,实因曹操作文好为险怪,专以艰深文浅陋。其诗文虽标榜"老骥伏枥"之慷慨,细读却多是矫饰之辞,字里行间总透着一股刻意为之的匠气。 昔年章太炎先生论及建安文学,曾直言:"孟德诗文本属军旅急就章,偏要裹上《尚书》的壳子。"此言切中肯綮。观其《短歌行》杂糅《诗经》成句,《龟虽寿》强用《楚辞》体例,恰似武夫硬穿儒生宽袍,说不出的别扭。更可笑者,此人一面写着"对酒当歌",一面行着"宁我负人"之事,文格与人格割裂至此,实在令人齿冷。 尤可议者,是集中那些刻意模仿汉乐府的作品。本为横槊赋诗的马上之作,偏要套用"青青子衿"的温柔腔调,就像屠夫捏着绣花针,透着股说不出的怪异。钱玄同先生当年批胡适白话诗"裹脚布放大",我看曹操这类仿古乐府才是真正的削足适履。建安七子中,王粲《登楼赋》真情流露,孔融《荐祢衡表》正气凛然,都比这等矫揉造作之作强过十倍。 今人若读此集,不必如某些注家般穿凿附会。与其苦猜"何以解忧"的用典出处,不如直接去读真正的汉魏民歌。那些"十五从军征"的质朴叙事,比之曹丞相绞尽脑汁的"对酒当歌",不知要动人多少。文学终究贵在真性情,而非炫才学,曹操诗文之病,正在太想当文人,反失了大丈夫本色。
2025年07月3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