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册府元龟
册府元龟
王钦若

册府元龟

王钦若  

宋代最大史料性类书。字数比《太平御览》多一倍。 初拟名《历代君臣事迹》。宋真宗命王钦若、杨亿等辑。景德二年(1005年)始编,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编成。共1000卷。“册府”即收藏典册的秘府,“元龟”即以灵龟占卜未来。“册府元龟”即可借鉴的文献宝库。本书体例严谨,条理井然。偌大一部类书,将历代君臣事迹,自上古至五代,分门别类排列,有条不紊。31部。1104门。部有总序,门有小序,将几千年史实联成一体。体例与一般唐宋类书迥然不同。后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采用。 采集范围不及《太平御览》广泛,所采以史籍为主,兼采经、子,不收说部,未注明出处,引文多整章整节,对宋代前的史籍辑佚和校勘颇有价值。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影印本,后附《类目索引》,可据要目查找有关资料,查 阅本书可参考陈鹏飞《册府元龟索引》,也可参考日本人宇都清古、内藤戊申《册府元龟奉使部外臣部索引》。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68675
《册府元龟》者,诚如司马光所言:"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然其囊括千载,经纬万端,实乃帝王之学、宰辅之术,非寻常典籍可比。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5725
《册府元龟》收录历代典章制度,记录了众多治国理政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从具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每一件事都说明一个道理,治理国家需要智慧和耐心。前人的成功与失败都值得后人借鉴。 这本书告诉你,想成就大事就要从小事做起。很多人觉得治国很复杂,其实只要抓住根本就能事半功倍。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勤于政务,体察民情,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读这本书能让人明白,成功不是偶然的。它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向。古人的经验证明,只要坚持正确的道路,就一定能有所成就。这本书里的每个案例都在提醒我们,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09476
翻开这本厚重的《册府元龟》时,指尖触及泛黄的纸页,忽然想起祖父书房里那排永远不许我碰的线装书。老人家常说:"这些老东西看着陈旧,可都是前人用命换来的智慧。"当时只觉得是迂腐的说教,如今自己站在而立之年的门槛上,才懂得这份沉甸甸的分量。 这部编纂于千年前的类书,乍看不过是资料的堆砌。可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发现那些看似枯燥的典章制度、历史事件背后,藏着古人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就像小时候总嫌母亲唠叨的那些做人道理,长大后却在某个深夜突然想起,才惊觉字字珠玑。北宋的文臣们用十七年光阴,将历代治国经验分门别类,这种笨功夫里透着令人动容的执着。 上周拜访大学时的导师,老先生正在整理教案。见他戴着老花镜,把四十年前的备课笔记一字一句录入电脑,我不解地问为何不直接使用现成资料。老师笑着指了指书架上那套《册府元龟》:"你看古人就知道,真正的学问从来不是复制粘贴。"那一刻忽然明白,这部类书最珍贵处,不在于它保存了多少佚文,而在于编纂者那份"为往圣继绝学"的赤诚。 我们这代人总在追逐新知识、新技术,可当我在职场遇到抉择困境时,翻到《册府元龟·铨选部》里那些古代选官的故事,反而茅塞顿开。就像父亲生前常说的"做人要守本分",年轻时觉得是懦弱的处世哲学,现在才懂得其中包含的生存智慧。这部书里记载的许多制度早已消亡,但那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应对变革的方法,至今仍在发光。 最触动我的,是编纂者们对历史的态度。他们不轻易删改前朝记载,哪怕内容与当朝理念相悖。这让我想起母亲整理家谱时,坚持记录家族每个成员的真实经历,包括那些不甚光彩的往事。她说:"要是只记好事,后代怎么知道避坑?"《册府元龟》的价值,正在于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在电子资料唾手可得的今天,这部纸质巨著显得格外笨重。可每次摩挲它的书脊,就像触摸着中华文明的脊梁。我们总担心传统文化会断代,可当我看见地铁上有年轻人捧着这套书的现代排版版阅读时,忽然觉得,真正的经典永远不会被时间打败。它们就像老家院子里那棵祖父种下的银杏,看着它年年落叶,却总在春天发出新芽。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54435
"《册府元龟》者,帝王之龟鉴,政事之纲纪,盖取历代事迹,以为法戒,诚治国之要典也。"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43276
在中华思想的笼罩下阅读《册府元龟》,这部千年巨著让我震撼。别人常常看到它记载的故事。我却发现帝王将相的真实面目。皇帝杀人是为了权位。大臣谋反是因为私欲。后人读这些事可以明白权力的本质。高处的人用屠杀维持秩序。但历史最后会公平评判。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藏着血的代价。每次翻开都让我脊背发凉。
2025年07月05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