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
佚名

孙子算经

佚名  

古代数学名著。作者不详,共3卷。成书年代史书无确切记载,据考证约在三国两晋时期(280—420)。卷上详尽记载了筹算记数和筹算的乘除算法,卷中叙述了筹算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算法,卷下收集了各种应用问题。卷中、下共列出市易、田城、仓窖、兽禽、营建、赋役、测望和军旅等各类算题64个,其内容不如《九章算术》丰富和深奥(个别题除外),但所列问题浅近易晓,趣味性强且解法巧妙。其中“荡杯”和“鸡兔同笼”问题近于家喻户晓,其影响之深广在现代算术教科书中仍可见。卷下26题“物不知数”更为数学界所熟知,它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个“一次同余组”问题。书中不仅给出正确答案而且指明解的结构,事实上已经得出了重要的“剩余定理”,可惜的是该书没有说明解法原理,后南宋秦九韶创立“大衍求一术”,使这一问题(在一般意义下)得到圆满的解决。1852年“物不知数”问题和“大衍求一术”传入欧洲,受到数学界的高度评价,“物不知数”被誉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定理”。该书还是流传至今的典籍中记叙筹算制度最早和较为详细的一部著作,是考证古代筹算法的珍贵资料。唐初,被列为“十部算经”之一,且为国子监算学科学生的教科书。公元702年日本始建学校时,也将之作为数学课本。该书流传甚广,现传版本甚多,其中最好的版本为南宋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其他还有《武英殿聚珍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常见的版本是清孔继涵刻的《算经十书》本,即《微波榭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55312
这本书的数学问题太简单了。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谁不会做?书里列出的题目,现在小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鸡兔同笼这种题目,看起来有趣,实际上没什么用。打仗的时候谁会去数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书里讲的计算方法也很麻烦。我们现在的计算器按几下就能算出来,根本不需要用那些复杂的步骤。书里还说这些算法能用在军事上,简直可笑。战场上瞬息万变,哪有时间慢慢算这些?这本书的很多内容都过时了。现在的数学比这先进多了。这本书只能当历史资料看,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2631
《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内容实用,方法简单,适合普通人学习。它讲解了基本的算术和几何问题,比如田亩计算和物资分配。这些方法在当时很先进,对日常生活帮助很大。书中的题目设计巧妙,逻辑清晰,现在看依然有参考价值。作者注重实际应用,不搞复杂理论。这种务实态度值得肯定。很多人低估了古代数学的成就,但《孙子算经》证明古人智慧不输现代。这本书是了解中国传统数学的最好入门读物。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02884
《孙子算经》云:"数之所起,起于阴阳,阴阳往来,在于日道。"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8849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5375
翻开这本被誉为"算经之首"的古代数学典籍,我的期待很快被困惑取代。那些被历代学者奉为圭臬的术法,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些粗浅的计算技巧。鸡兔同笼问题固然巧妙,但将其拔高到"经"的地位,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最令人费解的是书中那些故弄玄虚的表述方式。明明可以三言两语说清的算术问题,偏要披上阴阳五行、天地玄黄的外衣。比如"物不知数"题的解法,非得用"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这样迂回的表达。这种刻意为之的神秘感,与其说是数学著作,不如说是方士在卖弄玄虚。 有趣的是,书中随处可见的矛盾之处。一方面标榜"算无遗策",另一方面又充斥着诸如"天机不可尽泄"这样的托词。最令人莞尔的是那些似是而非的实用案例,比如计算军队人数时用到的"方阵"算法,在实战中恐怕连最简单的队形变换都应付不来。这让我怀疑,当时的数学家们是否真的了解战场实况? 不过必须承认,书中那些笨拙而真诚的尝试确实透露出古人探索数学的执着。当看到作者用最原始的方法解决现代小学生都能轻松应对的问题时,这种认知的落差反而生出几分感动。或许《孙子算经》的价值不在于它说了什么,而在于它证明了人类求知的本能从未改变。
2025年07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