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小酒店
小酒店

小酒店

爱弥尔·左拉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小酒店》是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爱弥尔·左拉创作的长篇小说。《小酒店》是系列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第7部。文本真实地表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手工业工人贫困、堕落的生活。 《小酒店》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革命性,而在于它真实地描绘了在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尚未觉醒的底层工人的消极、麻木的悲惨生活。 小说从主人公绮尔维丝22岁写起,直到她死去,共写了20年间发生的故事(1850—1869)。
更多
书评  · 1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68442
"一瓶苦艾酒引发的社会悲剧"——或许可以这样形容左拉的《小酒店》。这部作品就像一面被酒精浸透的镜子,模糊地映照出巴黎底层工人的悲惨生活。如果没有左拉笔下这些醉醺醺的灵魂,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十九世纪法国工人阶级的绝望。 这部作品是自然主义的典范,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真实感。古波和热尔维丝这对夫妻的堕落轨迹,让我联想到电影《梦之安魂曲》中那些逐渐沉沦的角色。酒精就像是缓慢发作的毒药,一点一点吞噬着他们的理智与尊严。 说说我的阅读感受吧。热尔维丝这个角色最令人心痛,她身上那种顽强的求生意志最终被酒精彻底摧毁。左拉的笔触太过真实,以至于读着读着就会产生一种窒息感。那些描写工人酗酒的场景仿佛带着劣质酒精的气味,从书页里弥漫出来。 不得不承认,这本书读起来相当煎熬。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喘口气,才能继续这个灰暗的故事。左拉对细节的偏执描写有时让人疲惫,但这种疲惫恰恰是作品力量的一部分——它让你亲身体验到角色们日复一日的绝望。 最可怕的是,当你合上书页,会发现这些描写在今天依然具有惊人的现实意义。酒精、贫穷、恶性循环,这些主题从未真正离开过人类社会。这本书让我陷入一种奇怪的迷茫:我们究竟是在阅读历史,还是在窥见某个永恒的真相?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63025
实在想不通《小酒店》这种作品怎么会被奉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左拉笔下那些醉醺醺的工人和肮脏的贫民窟场景,除了让人感到生理不适外,到底有什么深刻的价值?我承认他确实把巴黎底层的生活细节描写得足够真实,但这种赤裸裸的展示除了满足中产阶级读者的猎奇心理外,还能带来什么? 说到底,左拉所谓的"科学观察法"不过是将人性中最丑陋的部分放大展示。他把洗衣女工绮尔维丝一家人的堕落过程写得如此详尽,就像在实验室里解剖一具腐烂的尸体。这种写法确实够"自然主义",但和那些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相比,缺少了最关键的人性温度。看看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怎么描写穷人的——即使在最黑暗的处境中,也能让读者感受到灵魂的光芒。而左拉呢?他笔下的人物就像他实验室里的小白鼠,除了展示酗酒如何毁掉一个家庭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更深的意义。 更让我反感的是,这种自然主义写作后来居然成了某种文学标杆。好像写得越肮脏、越残酷就越"真实"。但真正的艺术难道不应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吗?左拉确实开创了一个流派,但这恰恰暴露了法国文学在某个时期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同时期的俄国文学已经在探讨灵魂救赎这样的永恒命题了。 最可笑的是,现在还有不少读者把《小酒店》当成了解19世纪法国社会的窗口。他们以为看到了"真实",殊不知这只是左拉刻意选择的一个极端视角。就像现在某些导演专拍底层社会的阴暗面去国外拿奖一样,这种所谓的"真实"往往是最刻意的虚构。真正的伟大作品应该像托尔斯泰那样,既能展现社会的全貌,又能触及人性的本质。 说到底,《小酒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符合了某种文学史的叙事需要——总要有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吧?但就艺术价值而言,它远不如左拉后来写的《萌芽》。至少在那部作品里,我们还能看到工人阶级的觉醒,而不只是一群醉鬼的自甘堕落。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45536
左拉的《小酒店》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但作为普通读者看完,心情特别复杂。这本书写得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喘不过气。主角绮尔维丝的悲剧像慢动作一样在眼前展开,你能清楚看到她是怎么一步步滑向深渊的。问题在于,这种真实有时候真实过头了,变成了单纯的折磨。 故事开头很好。绮尔维丝刚来巴黎时充满希望,虽然生活艰难但还在努力。她烫衣服的工作写得很细,连怎么熨烫衬衣领子都写出来。这种细节刚开始让人觉得很真实,但后面越来越觉得烦。左拉好像生怕读者不知道贫民窟的生活有多苦,把每个肮脏的角落都翻出来给你看。酒馆里的醉汉打架要写三页,工人吵架要写五页,连地板上发霉的痕迹都要写半页。读着读着就觉得累。 人物描写也有问题。绮尔维丝的堕落过程写得特别详细,但总觉得缺点什么。她从一个勤劳的女人变成酒鬼,中间缺少关键的转折。某天突然就开始酗酒,理由不太充分。她的丈夫古波也是,从好工人变成废人,变化太快。读者还没反应过来,人就已经烂掉了。这种写法虽然符合自然主义"环境决定命运"的理念,但作为小说来看,人物显得太单薄。 最难受的是整本书的压抑感。从头到尾没有一丝光亮,所有人的结局都是悲惨的。知道结局不好,但没想到能差到这个程度。每翻一页都在想"还能更惨吗",结果真的能。这种写法确实震撼,但读完后只觉得精疲力尽。左拉好像把巴黎贫民窟的苦难全部压缩进一本书里,密度太大,普通读者根本消化不了。 书里的工人对话写得很真实,但太多俚语和行话看不懂。有时候整段对话都在说黑话,需要反复看注释。这种写法虽然还原了真实语境,但严重影响了阅读流畅度。另外,书中对酗酒和暴力场面的描写过于直白,好几次看得人反胃。左拉显然是想用这种方式震撼读者,但效果有点过头了。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小酒店》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