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实在想不通《小酒店》这种作品怎么会被奉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左拉笔下那些醉醺醺的工人和肮脏的贫民窟场景,除了让人感到生理不适外,到底有什么深刻的价值?我承认他确实把巴黎底层的生活细节描写得足够真实,但这种赤裸裸的展示除了满足中产阶级读者的猎奇心理外,还能带来什么? 说到底,左拉所谓的"科学观察法"不过是将人性中最丑陋的部分放大展示。他把洗衣女工绮尔维丝一家人的堕落过程写得如此详尽,就像在实验室里解剖一具腐烂的尸体。这种写法确实够"自然主义",但和那些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相比,缺少了最关键的人性温度。看看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怎么描写穷人的——即使在最黑暗的处境中,也能让读者感受到灵魂的光芒。而左拉呢?他笔下的人物就像他实验室里的小白鼠,除了展示酗酒如何毁掉一个家庭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更深的意义。 更让我反感的是,这种自然主义写作后来居然成了某种文学标杆。好像写得越肮脏、越残酷就越"真实"。但真正的艺术难道不应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吗?左拉确实开创了一个流派,但这恰恰暴露了法国文学在某个时期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同时期的俄国文学已经在探讨灵魂救赎这样的永恒命题了。 最可笑的是,现在还有不少读者把《小酒店》当成了解19世纪法国社会的窗口。他们以为看到了"真实",殊不知这只是左拉刻意选择的一个极端视角。就像现在某些导演专拍底层社会的阴暗面去国外拿奖一样,这种所谓的"真实"往往是最刻意的虚构。真正的伟大作品应该像托尔斯泰那样,既能展现社会的全貌,又能触及人性的本质。 说到底,《小酒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符合了某种文学史的叙事需要——总要有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吧?但就艺术价值而言,它远不如左拉后来写的《萌芽》。至少在那部作品里,我们还能看到工人阶级的觉醒,而不只是一群醉鬼的自甘堕落。
小酒店
小酒店
小酒店
爱弥尔·左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