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经八脉考
知书房
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8
发表书评
中华医学典籍中的经典著作《奇经八脉考》作为明代医学集大成者当之无愧。在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中,《奇经八脉考》是研究时间最长、引用最多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奇经八脉考》影响之深远。关于经络学说之完善、脉诊方法之精要、穴位定位之准确、病症分析之透彻等等,有的是直接引用传承,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融入后世医学体系。
读完这本书,最直接的感受是作者医学知识之渊博、实践经验之丰富。书中记载的内容详实,论证严谨,描述清楚,用词精准,条理分明。文字表述既专业又易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紧密,完全称得上"言简意赅,理明法备"。书中每一条经络的走向、每一处穴位的定位都经过反复验证,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书中的医学观点与现代医学可以相互印证。可赞的是李时珍对经络系统的完整梳理,可叹的是当时解剖学知识的局限;可赞的是对脉象变化的细致观察,可叹的是部分理论缺乏现代科学依据;可赞的是对病症治疗的实用方法,可叹的是某些药方需要进一步验证。
明代医学家王肯堂评价《奇经八脉考》说:"此书集经络之大成,发前人所未发,诚医家之圭臬也。"他认为这本书不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还提出了新的见解,是医者必备的经典著作。
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中,"脉"这一概念如同一条隐秘的丝线,贯穿全书始终。"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开篇便点明经脉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而奇经八脉则如同经脉系统中的暗流,潜藏于十二正经之外,却对气血运行起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这种独特的医学观察,不仅体现了李时珍对传统经络学说的继承,更展现了他敢于突破常规的学术勇气。
在论述冲脉时,李时珍写道"冲脉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寥寥数语便将这条"五脏六腑之海"的走向与功能勾勒得清晰明了。读至此处,不禁为古人这种将抽象生理功能具象化的能力所折服。更令人惊叹的是,李时珍并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证实了奇经八脉在疾病诊治中的实际价值。
《奇经八脉考》之所以能成为中医经典,不仅在于其系统整理了散见于各医籍中的奇经理论,更在于李时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将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完美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的《李时珍医学思想研究》对此有过精辟论述,认为李时珍的这种治学方法,至今仍对中医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细读此书,既能感受到传统医学的智慧光芒,也能体会到一位伟大医者的求真精神。
古之医者治病,重在探求人体奥妙,通晓经络气血,调和阴阳虚实。今之医者行医,多求速效速愈,看重药物功效,忽略根本原理。古之医者更重视整体调理,如扁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治病求本,不计一时之效。今之医者将医术视为谋生之术,为求名利,滥用药物,不辨虚实,实在有违医道。
今读明代李时珍先生《奇经八脉考》,发现其中许多内容至今仍有实用价值。比如讲到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与现代解剖学发现基本吻合。比如论述冲脉与妇科疾病的关系,解释了为什么调理冲脉能治疗月经不调。比如指出带脉与腰痛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书中还详细记载了很多宝贵的诊疗经验。比如强调督脉与脑部疾病的关系,为治疗中风提供了思路。比如说明任脉与生殖系统的联系,对不孕症的治疗很有帮助。这些内容都经过李时珍亲身验证,非常可靠。
现在医学发展很快,但很多医生只关注局部病症,忽略整体调理。每当看到这种情况,真正懂得中医的人都会感到惋惜。李时珍花费数十年时间研究奇经八脉,这种钻研精神值得每个学医的人学习。
中医学典籍中的瑰宝《奇经八脉考》作为明代医药学集大成之作实至名归。在中国传统医学著作里,《奇经八脉考》是研究经络学说最系统、最深入的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奇经八脉考》影响之深远。
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李时珍花费数十年时间整理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最终完成这部医学巨著。书中内容非常实用,对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法有直接指导意义。
读完觉得作者医术精湛,治学严谨。书中每个穴位都标注准确位置,每条经脉都说明主治病症。文字简洁明了,没有多余修饰,但每个字都很有分量。这种扎实的学术风格让人敬佩。
书中的医学理论经得起时间检验。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经络走向与神经、血管分布高度吻合。书里记载的治疗方法至今仍在临床使用,效果确实很好。这说明李时珍的观察非常细致,记录非常准确。
不同医生对这本书的理解会有差异。有人看重它对针灸的指导作用,有人关注它对诊断的价值,还有人研究其中蕴含的整体医学思想。但所有人都承认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医学经典。
明代医药学家王肯堂评价《奇经八脉考》,说它"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这本书把零散的经络知识整理成系统理论,为后世中医学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这书得看。中医经典。但有点难懂。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