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性延命录
知书房
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7
发表书评
养生之要诀,皆在其中。性命之真谛,一览无余。细看陶弘景一生,医术道法可谓登峰造极。养生之道,延年之术,无不精通,终成一代宗师。
天地运行,始于细微之处。疾病生于毫末之间,健康始于点滴积累。所以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有的长寿安康都是平时注意保养而来,所有的疾病缠身都是日常疏忽所致。一言一行,皆是养生关键。医者患者,共谱健康篇章。
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导引、吐纳、服食等养生方法。内容全面,道理深刻。从饮食起居到精神修养,从疾病预防到身体调养,无所不包。陶弘景把毕生所学都写在书里,让后人受益无穷。
最近偶然翻到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像是遇见一位穿越千年的养生导师。这位隐居茅山的"山中宰相",将道教修炼与医学养生熔于一炉,字里行间透着令人心静的智慧。最触动我的是书中"游心虚静,息虑无为"的八字真言,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简直是一剂清热解躁的良方。
以前总把养生简单理解为早睡早起、保温杯泡枸杞,直到看到"形神相依"的论述才恍然大悟。陶真人说"神躁则形疲",这不就是我们刷手机到深夜时的状态吗?眼睛盯着屏幕,心神却早已涣散。我尝试按照书中"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的方法,睡前半小时放下电子设备,竟真能体会到"精神内守"的微妙感受。这种古老的养生智慧,比现代那些时间管理APP更直指本质。
最有趣的是书中对呼吸法的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的具体方法,让我想起瑜伽课上的调息练习。但陶弘景将呼吸与四季阴阳变化相联系,赋予其"夺天地之机"的深意。某个清晨,我站在阳台上模仿"呬字诀"缓缓吐气,忽然懂得古人所谓"盗天地之机以自固"的意境——原来养生不仅是保养身体,更是在与自然韵律同频共振。
书中那些看似玄妙的"服日月光芒法",如今在心理学视角下竟有了新解。当陶弘景说"存想五色云气绕身",这不正是正念冥想中的视觉化训练吗?我尝试在午休时闭目想象青气入肝,意外发现比咖啡更能驱散午后困倦。这种将精神调摄与脏腑养护结合的方法,展现着东方文化特有的整体观。
读罢掩卷,忽然明白为什么历代文人都珍视这本小册子。它不只是养生指南,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的呈现。在这个追逐效率的时代,陶弘景提醒我们"勿久坐,勿久卧",看似简单的告诫,实则是把握生命节奏的哲学。当我在工作间隙起身活动筋骨时,仿佛与千年前的智者完成了一次隔空对话。这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或许才是传统养生经典最珍贵的馈赠。
读完《养性延命录》最深的感受是古人真的把养生这件事研究透了。他们早就知道健康不能只靠吃药治病,要从日常习惯开始调理。书里讲的那些按时作息、节制饮食的道理,现在看依然很有用。但现代人总是图方便,要么熬夜刷手机,要么胡吃海喝,把身体折腾坏了才想起养生。古人说养生要持之以恒,可我们总想找捷径。其实养生就像种地,天天浇水施肥才能长出好庄稼。与其等生病了再着急,不如从现在开始按时睡觉、好好吃饭。这些简单的道理,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了。
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起居有节,饮食有度。不能过分放纵,放纵就会损耗元气;不能过分劳累,劳累就会损伤身体。健康是生命的根本,规律是养生的准则,方法是养生的途径,坚持是养生的关键。求医问药,不如日常调理。所有调理方法中最简单却最有效的,莫过于早睡早起了。
明白养生道理的人,就能坚持习惯,从而获得健康长寿;不懂养生的人,就会随心所欲,导致疾病缠身。人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强健,感觉不到衰老的威胁,和那些不注重养生的人相处,受到他们的影响,虽然心里知道要养生,但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不良习惯。
到了中年,才知道要保养身体,但坏习惯已经养成,很难彻底改变。直到年纪渐长,才真正重视养生,常常在熬夜后感到后悔,在暴饮暴食后觉得愧疚,夜里想起白天的放纵,今天反思昨天的疏忽,常常感到遗憾因为没有早点养生,身体才会出现各种问题。
饮食清淡,作息规律,运动适量,心态平和。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养生的真谛。养生不需要复杂的方法,关键在于每天坚持。长寿不是追求的目标,健康才是生活的根本。身体好,才能做想做的事;精神好,才能过想要的生活。
"形神相合,性命双修,乃为养性延命之根本。"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