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史记
司马迁

史记

司马迁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8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32470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95198
古之史官秉笔直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今之史家曲笔逢迎,为权势折腰,为利益背书,为虚名奔走。太史公司马迁作《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何其壮哉!而今捧读,却令人怅然若失,不知今夕何夕。 史迁身受宫刑之辱,犹能发愤著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今之文人稍遇挫折,便怨天尤人,或趋炎附势,或遁世逃名,岂不令人唏嘘?《史记》中项羽见始皇车驾,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何等豪迈;陈涉辍耕垄上,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问,何等气魄。而今人安于现状,甘为犬马,思之令人黯然。 读《伯夷列传》,见其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终至饿死。太史公赞曰"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而今世道,奔义者几何?读《货殖列传》,见范蠡三致千金,三散其财,何等潇洒。而今人贪得无厌,锱铢必较,思之令人迷惘。 《史记》百三十篇,上起黄帝,下迄汉武,纵横三千年。太史公以如椽大笔,写尽人间悲欢离合,成败兴衰。而今人读史,不过猎奇消遣,或寻章摘句以饰门面,谁人真能"通古今之变"?谁人愿为"一家之言"? 每读《报任安书》,见太史公"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之语,未尝不掩卷长叹。今之著书立说者,几人能有此志?几人能为此事?思之令人茫然若失,不知前路何方。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9565
《史记》写得好,司马迁真厉害。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46899
这部《史记》我反复翻阅了十余年,坊间读者多称赞司马迁的史才文笔,我却被那些失败者的面容深深吸引。陈涉败亡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自刎时的"天亡我",这些末路豪杰的呼喊何其悲壮。历史向来由胜利者书写,唯有司马迁肯为败寇立传。在成王败寇的铁律下,他执笔的手竟能如此温暖。每读到这些篇章,都觉得太史公不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打捞那些被权力洪流淹没的灵魂。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45724
从《史记》的竹简中走来,太史公的刀笔带着体温。这些年每每重读,总能在那些看似冷静的记述里触到一颗滚烫的心。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倔强,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李将军"桃李不言"的孤高——这些在成败之外的人性微光,才是历史最动人的注脚。 特别感慨《货殖列传》的洞见,司马迁早慧得令人心惊。他写范蠡三散家财的洒脱,写寡妇清经营丹砂的智慧,在重农抑商的年代,竟能看透经济才是天下命脉。这哪里是在写商贾,分明是为盛世绘就的蓝图。 读至《报任安书》处总要掩卷长叹。腐刑之痛没能折断他的笔,反倒让他的文字有了青铜器般的质地。如今我们谈论历史,终究绕不开这个以残躯背负整部华夏记忆的人。每代读者都在与司马迁对话,而每次对话都能听见新的回声。
2025年07月3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