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贾思勰

齐民要术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8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24642
煌煌农书,千古不朽!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7826
此书实为五世纪农学之集大成,非徒记录耕织之术而已。思勰遍历山川,亲验得失,笔锋所至,皆见血汗。其中酿酒制酱之法,至今犹存古意;栽桑养蚕之方,足见先民智慧。最可贵者,是其"起自耕农,终于醯醢"的系统观照,将农事视为天地人和谐共处之道。今人读其记述农耕时节之语,犹能想见当时田野间晨光熹微、农人胼手胝足之景。所谓济世之书,当如是也。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88964
翻开《齐民要术》的竹纸书页,仿佛能闻到北魏时期泥土与谷物的芬芳。这部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不仅是农业技术的集大成者,更是一部记录北朝社会肌理的百科全书。贾思勰以严谨务实的笔触,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耕文明凝固在字里行间,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动荡年代里最坚实的民生底色。 在青州任职期间,贾思勰走遍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每到一处必"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这种实证精神使得《齐民要术》不仅记载了粟、黍、麦等主要作物的栽培技术,更细致到令人惊叹的程度——如何辨别土壤墒情,何时播种最为适宜,甚至包括酿造酱油、制作腌菜的民间秘方。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极致关注,让人想起北魏墓室壁画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庖厨场景,农书与壁画互为印证,勾勒出北朝人真实的饮食图谱。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关于果树嫁接的记载。贾思勰详细描述了梨树与棠树、枣树与石榴的嫁接方法,这种技术在当时堪称农业革命。当我读到"取佳味者为本,令相亲近,以刀割其皮,令相入"时,不禁联想到同时期南朝《世说新语》中那些清谈名士,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精研稼穑的务实,一边是玄远高蹈的务虚。这种南北差异恰恰印证了北魏在吸收汉文化过程中的务实取向。 书中关于酿酒工艺的记载尤为珍贵。从曲的制作到酒醅的发酵,贾思勰记录的二十四例酿酒法,几乎涵盖了当时北方所有的酒类品种。其中提到的"九酝法",与今日茅台镇古法酿造工艺竟有七分相似。这种技艺的传承让人惊叹,也让我想起在山西博物院看到的北朝酿酒俑,那些陶俑脸上满足的神情,似乎正品味着《齐民要术》中记载的佳酿。 贾思勰对农具的记载同样细致入微。他描述的"齐人蔚犁"比汉代犁具更为轻便灵活,这种改进与北魏均田制的推行密切相关。当我参观中国农业博物馆时,看到按《齐民要术》复原的农具模型,才真正理解这部农书何以被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书中关于轮作复种、绿肥使用的记载,至今仍是传统农业的精华所在。 作为地方官员,贾思勰编纂此书显然带有明显的经世致用目的。在北魏推行汉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齐民要术》实际上参与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整合与重构。书中既有对《氾胜之书》等汉代农学的继承,又融入了鲜卑等游牧民族的畜牧经验,这种多元融合的特质,与同时期龙门石窟中胡汉交融的艺术风格遥相呼应。 掩卷沉思,《齐民要术》的价值远不止于农学。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北朝社会的多重面相——从贵族庄园到平民田舍,从官府粮仓到市井酒肆。贾思勰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最真实的生活,这种写作态度本身,就是对那个动荡年代最有力的回应。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北魏时期的陶仓、陶井等明器时,会发现《齐民要术》中的文字突然变得立体起来,那些关于粮食储存、水井维护的记载,原来就凝固在这些陶土器物之中。 这部农书流传至今已有十五个世纪,其间不知经历了多少兵燹战乱。但那些关于播种时节、施肥方法的文字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成为连接古今的农业密码。在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里,在河北邢台的果园中,我们依然能看见《齐民要术》所载智慧的现代演绎。这或许正是经典的魅力——它记录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一个民族与土地最深沉的情感联结。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44790
"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 贾思勰《齐民要术》以其朴实无华的笔触,将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农耕智慧凝结成一部永不褪色的民生宝典。这部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巨著,不仅开创了系统记录农业技术的先河,更以"起自耕农,终于醯醢"的恢宏格局,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土地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书中关于选种、轮作、嫁接的精妙记载至今仍闪烁着科学的光芒,而酱醋酿造、食物贮藏的生活智慧则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嗅到魏晋灶台飘来的烟火气。当现代农业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时,这部强调"顺天时,量地利"的古老经典,恰似一剂唤醒生态智慧的良方。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2924
翻阅完《齐民要术》的最后一页,竟有些踌躇该如何评价这部农书。它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初次接触《汉书》时的感受。若论中国古代农学著作的典范,贾思勰此书堪称当之无愧的首选。与后世那些浮于表面的农书不同,《齐民要术》展现出一种近乎苛刻的专业精神,每一页都浸透着实地考察的汗水。 贾思勰最令人叹服之处,在于他将农事活动提升到了近乎艺术的高度。书中对耕作技术的描述之精确,让人仿佛能看见北魏农夫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我特别欣赏他记录农谚时的严谨态度,不是简单摘抄,而是经过反复验证。这种实证精神,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不过读罢全书,也不免感到些许遗憾。贾思勰对某些作物的记载略显简略,可能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但正是这种不完美,反而让这部著作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与后世那些刻意追求体系完整的农书相比,《齐民要术》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质朴中见真章。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