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百家姓
百家姓
佚名

百家姓

佚名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11870
《百家姓》浓缩中华姓氏文化之精粹。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41830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看似简单的姓氏排列,却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血脉传承与文化密码。《百家姓》这部看似寻常的蒙学读物,实则是打开中国人精神家谱的金钥匙。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87130
圣典,华夏之根基。可作启蒙读物,可作研究素材。孩童当读,成人亦当读。识字时可用,治学时可用。平民能从中得常识,学者能从中考源流。寻根问祖时需查,研究姓氏时需查。认字不如解字,解字不如明理。姓氏之道,历史之镜。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8018
不少学人初览《百家姓》时,往往轻其为蒙童读物,以为不过姓氏堆砌罢了。殊不知此册薄纸中,实藏着华夏血脉的密码。那些看似机械排列的"赵钱孙李",恰似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在简单的重复里沉淀着宗法社会的精魂。 今人读《百家姓》之困,不在文字艰深,而在语境隔阂。彼时孩童启蒙,先生多以乡音诵之,抑扬顿挫间,姓氏与郡望、堂号自然勾连。譬如"清河崔氏"、"陇西李氏"这类文化基因,今人若不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便只能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我曾见某学者手批旧本,在"周吴郑王"旁蝇头小楷注着"姬姓分支""泰伯让国"等典故,方知每个姓氏都是活的历史断面。 章太炎论读经需"识字在先",读《百家姓》又何尝不然?所谓"识字",非仅辨字形,更要懂字魂。"冯"字为何从"马"?"姜"字何以带"女"?这些构字法里藏着先民图腾崇拜的残影。某夜读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见其考据"宇文""独孤"等胡姓汉化历程,恍然惊觉这四百余字竟似微型《华阳国志》,记录着民族融合的暗流。 最令人怅惘者,莫过于当代电子通讯录里的姓氏排序。当"张伟""李娜"们被算法随机排列时,我们遗失的不仅是"赵钱孙李"的韵律,更是对血脉源流的那份敬畏。《百家姓》若只作识字课本,实如将青铜鼎当废铜称量。每见旧书肆中蒙尘的姓氏谱牒,总想起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之辨——姓氏文化式微,未必不是某种意义上的"亡天下"征兆。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77031
姓氏岂能定贵贱?
2025年07月07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