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26130
2025年09月03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论衡
知书房
论衡
王充 著
《论衡》是我过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为东汉思想家王充所作,大约汇编成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掺进了谶纬学说,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义》。王充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神秘主义的谶纬说。王充还在书中批判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并认为“天”并非是神,而是无意识的自然之物,天和万物一样,都是由“气”组成。因本书被认为是“诋訾孔子”,“厚辱其先”,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很多统治阶级的冷遇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刘子
知书房
刘子
佚名 著
亦称《刘子新论》、《新论》等。初见于《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著录并题为刘勰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北齐刘昼、孔昭撰,唐袁孝政注。或以为刘勰,或以为刘孝标,未知孰是。”但《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提要》等多认为是刘昼所撰。十卷五十五篇。“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评论儒家,说他们“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本,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教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九流》)。以为九流之中,儒与道是最重要的两派。提倡诵读儒家经书,说“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源”(《崇学》)。主张遵循儒家礼教和道德规范,提出治世之人“宜以礼教为先”(《九流》),说“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思顺》),指出统治者必须“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爱民》),欲以儒家学说弥补道家思想之不足。有《文津阁》本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子集校》。
淮南子
知书房
淮南子
刘安 著
《淮南子》原名《鸿烈》,又称作《淮南鸿烈》、《淮南内篇》、《淮南王书》、《刘安子》,作者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幕下的士人,成书于公元前139年以前,书名“鸿烈”,意思是大而明亮。《淮南子》成于众手,内容广博,对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养生、军事都有所论述,融合先秦诸子的思想,而以道家老庄为主,采纳儒家和阴阳家的观点,修正先秦道家的无为政治理论,发挥天人感应之说,是汉初各派学术思想的总汇,被视为诸子百家中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运用辞赋的笔法,文字浪漫诡奇,站在诸侯王的立场,反对汉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政策;书中所述自然论和宇宙生成论理性清晰,为后人信服,对后世道教和理学都有所影响。
精选书评
知书客356773
翻开《风俗通义》,只觉得迷茫。应劭想记录汉代的风俗,但内容却琐碎杂乱,没有主线。说的是地方风物,偶尔涉及社会规则,但总觉得缺了什么。当时的人怎么生活,其实还是模糊不清。想从中看到汉代的真实面貌,结果得到的只是一堆零碎的片段。它好像什么都想写,又什么都没写透。读这本书,就像在雾里看花,努力想看清,却始终隔着一层。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知书客313314
好书,秦汉之瑰宝。妙啊、绝啊、神啊!能白天看,能晚上看,能从头看,能跳着看。高兴时可以看,难过时也可以看。大官能学到东西,老百姓也能学到东西。走投无路时要读,春风得意时也要读。求神不如知神,问俗不如懂俗。懂俗之书!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知书客269191
在最迷茫的时候翻开了《风俗通义》,又一次明白世间万物终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应劭用半辈子记录下那些已经消失的风俗,我活到三十岁,知道盛衰有常却还是放不下。我想记住那些传统,但又怕被时代抛弃。我做不到像学者那样冷静研究,也做不到像普通人那样毫不在意。我觉得要真正看透这些事,可能还要再过二十年吧。这就是人的局限吧。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