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3132
2025年09月03日
刘澄之的《鄱阳记》实在让人失望。这本书号称记录鄱阳风物,实际上内容杂乱无章,东一句西一句,根本看不出重点。作者写景时总是用些花哨的词,但读起来非常空洞,既没有真实感,也没有美感。更糟的是,书中充满对当地官员的阿谀奉承,让人作呕。整本书就像是为了讨好权贵而写的,毫无价值可言。这样的作品,简直是对历史记载的亵渎。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岭外代答
知书房
岭外代答
周去非 著
区域志。南宋周去非撰。 十卷。去非字直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隆庆进士。淳熙间为广南西路桂林通判。归后,以答客问于淳熙五年(1178)写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内容含地理、边帅、山川、岩洞、风土、服饰、法制、食用、宝货、金石、花木、禽兽、古迹和蛮俗等。原书久佚,后从《永乐大典》中录出,编入《知不足斋丛书》,共十卷,列二十门,总二百九十四条。《四库全书》收编时云: “其书条分缕析,视嵇含、刘恂诸书,叙述为详。”“而边帅、法制、财计诸门,实足补正史所未备,不但记土风物产徒为谈助已也。”有《知不足斋丛书》和《丛书集成》等本。
荆楚岁时记
知书房
荆楚岁时记
宗懔 著
梁代宗懔撰。1卷。古代记述岁时风俗的名著。按时序记录古荆楚地区节令风俗。自元日至除日,凡36事,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正月七日为人日;立春,正月十五;二月八日,释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时。又如春分、寒食、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八月一,秋分、九月九、十月朔日(秦岁首)、仲冬之月,冬至、十二月八为腊日、暮日、除夕等。原书早佚,今传世1卷本亦残缺不全。后晋刘㫬《旧唐书·经籍志》载:“《荆楚岁时记》十卷,……又二卷,杜公瞻撰”。杜氏乃注本。至今其卷数说法不一。注本除杜氏外,尚有五代前蜀之杜光庭本,今已无考;有元末陶宗仪辑《说郛》百卷本;明何允中辑《广汉魏丛书》本;清代《四库全书》本以及民国《四部备要》本等。因保存大量珍贵的民俗资料,历来多为人所引称,流传广泛。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民俗传承、源流,具有重要价值。
荆州记
知书房
荆州记
盛弘之 著
盛弘之《荆州记》是一部产生于六朝时期的地理专著。原书亡佚较早,今已不得见。部分文献遗存于历代类书,古注,杂记等。《荆州记》作为六朝时期较为杰出的地理文学作品之一,书中载述了大量与文人创作相关的事迹,丰富的山水描写片段,生动的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等等。这些内容,无不是《荆州记》这部地理著述浓厚文学性和人文性的体现。原书已佚,辑本正文依巴东、南郡、江夏、襄阳、南阳、顺阳、宜都、武陵、长沙、衡阳、桂阳、豫章、始安、始兴等郡,各郡分县记述境内名胜古迹、洞穴矿泉、地方特产、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高山大川等。尤以泉水、洞穴居多,也是荆州地质一大特征,至今仍可供开发旅游、发展工农业参考。所引民歌民谣,颇有文学价值。
精选书评
知书客743459
"鄱阳湖畔风光好,水光山色两相宜。"——翻开《鄱阳记》,宛如置身于烟波浩渺的鄱阳湖畔,字里行间流淌着江南水乡的灵动与诗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这片水域的千年文脉与自然神韵。这部兼具方志严谨与散文诗性的著作,既是地理风物的生动记录,更是一部饱含人文情怀的生态史诗,让读者在碧波万顷中品味人与自然相生相融的永恒命题。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知书客877645
在鄱阳湖畔的旧书堆里翻到这本地方志,纸张已泛黄脆裂。旁人只道它记的是山川形胜,我却独爱那些湮没在岁月里的水文细节。水位涨落间藏着多少百姓的悲欢,官府治水的奏折背后又掩去几多血泪。最触动我的是那些默默无名的治水小吏,他们明明知道雨季将至,却只能年复一年地修补着注定溃决的堤坝。这种无力感,竟比惊涛骇浪更让人心头发颤。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知书客331978
烂书,装模作样。臭、烦、累!不能倒着看,不能顺着看,不能整体看,不能拆零看。开心时不想看,难过时更不想看。聪明人看了浪费时间,普通人看了头晕。走投无路时看了没用,春风得意时看了扫兴。拜佛不如睡觉,学道不如发呆。骗钱的东西!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