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31978
2025年07月02日
烂书,装模作样。臭、烦、累!不能倒着看,不能顺着看,不能整体看,不能拆零看。开心时不想看,难过时更不想看。聪明人看了浪费时间,普通人看了头晕。走投无路时看了没用,春风得意时看了扫兴。拜佛不如睡觉,学道不如发呆。骗钱的东西!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始兴记
知书房
始兴记
王韶之 著
广东地方志。南朝宋王韶之撰。一卷。韶之字休泰,山东临沂人。曾官吴兴太守,祠部尚书。作者未至始兴,或从徐豁讨问故事,笔为是书。久佚。清曾创于道光间由《初学记》、 《水经注》、 《艺文类聚》、 《太平寰宇记》和《太平御览》等书辑为是编,共二十七条,约一千七百余字。所记为南朝宋始兴郡(今广东韶关)所辖曲江、桂阳、阳山、浈阳、含洭、始兴、中宿等七县山川故事。因原书早佚,体例卷帙无从考索,遂以类相从。是书为六朝旧帙,实为难得,对研究古代粤北山川、峡谷、石室、泉池和城镇变迁等颇有价值。有《岭南遗书》本,后附南海伍崇曜跋。
武陵记
知书房
武陵记
鲍坚 著
南朝齐、梁时期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市)地区方志。
岭外代答
知书房
岭外代答
周去非 著
区域志。南宋周去非撰。 十卷。去非字直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隆庆进士。淳熙间为广南西路桂林通判。归后,以答客问于淳熙五年(1178)写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内容含地理、边帅、山川、岩洞、风土、服饰、法制、食用、宝货、金石、花木、禽兽、古迹和蛮俗等。原书久佚,后从《永乐大典》中录出,编入《知不足斋丛书》,共十卷,列二十门,总二百九十四条。《四库全书》收编时云: “其书条分缕析,视嵇含、刘恂诸书,叙述为详。”“而边帅、法制、财计诸门,实足补正史所未备,不但记土风物产徒为谈助已也。”有《知不足斋丛书》和《丛书集成》等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176139
翻看《鄱阳记》时,很多人注意鄱阳湖的壮阔景象,我却更关注书中记录的当地民生细节。书中如实记载了水患对百姓的影响,官府应对措施,以及百姓自救的方法。这些内容看似平淡,却反映了古代地方治理的真实状况。地方官员面对灾害的表现,比风景描写更有价值。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写的,但能够客观记录人民苦难的史料并不多。这本书做到了。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知书客838514
《鄱阳记》写陶渊明辞官归田的事。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而去。后人对此津津乐道,但读到他"种豆南山下"的艰辛,才明白归隐不是风雅,而是与饥饿对抗的日常。东晋官场腐朽,他宁可饿死也不妥协。这片鄱阳湖边的土地,见证了一个普通人用脊梁对抗时代的全过程。其实他哪是什么隐士,不过是乱世里不肯跪下的一副硬骨头。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知书客813132
刘澄之的《鄱阳记》实在让人失望。这本书号称记录鄱阳风物,实际上内容杂乱无章,东一句西一句,根本看不出重点。作者写景时总是用些花哨的词,但读起来非常空洞,既没有真实感,也没有美感。更糟的是,书中充满对当地官员的阿谀奉承,让人作呕。整本书就像是为了讨好权贵而写的,毫无价值可言。这样的作品,简直是对历史记载的亵渎。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