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14423
2025年09月03日
在古籍堆里翻检地方志,刘澄之的《鄱阳记》值得细读。一般人关注的是它对鄱阳地区风物的记载,但我觉得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对地方治理的务实记录。书中详细描述了当地官员如何解决实际民生问题。地方官往往追求政绩,而忽视具体事务。能够从实际需求出发,这种态度在当时的官僚体系中并不多见。我们可以从这种记录中看到古代地方治理的另一个侧面。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蛮书
知书房
蛮书
樊绰 著
又称《云南志》、 《云南记》、《云南史记》、 《南夷书》、 《南蛮书》、 《南蛮记》。民族地理著作。唐樊绰撰。十卷。绰为安南经略蔡袭幕僚,为应付南诏之扰,故广采史志,及亲历目睹所得,纂为是编。咸通四年(863)成书,次年补附录诸条。一万二千余字。 分云南界内途程、山川江源、六诏、名类、云南城镇、云南管内物产、蛮夷风俗、南蛮条教、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十事,每事各为一卷。附录盘瓠、白虎传说,异牟寻与崔佐时誓文等六事。记述云南历史、交通、各族概况,尤以南诏社会经济、制度、军事训练及其与唐朝的关系为详。是志为现存云南方志最古者, 《新唐书·南蛮传》和《资治通鉴》有关古滇、越的记载,多取材于是编;程大昌、 李荣陛等考证《禹贡》,均宗其黑水之说,向为世人所重视。是研究云南史志的珍贵文献。原书久佚,今本系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武英殿聚珍版本, 《四库全书》本。近人向达《蛮书校注》(1962年中华书局版),周维衍《蛮书校注读后》(《历史研究》,1965年第六期),方国瑜《樊绰<云南志>考说》(《思想战线》,1981年第一期),均可供参考。
三辅黄图
知书房
三辅黄图
佚名 著
城镇志。南北朝佚名撰。成书约在南北朝前。并杂用晋以后至唐时地名。二万三千余字。书名最早见于《水经注》,《隋书·经籍志》亦著录。原书一卷,今本为六卷三十六篇。记载秦汉时期长安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峙等。所记建筑均指明所在方位,是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清毕沅、孙星衍、近人张宗祥均有校本。宋人晁公武《读书志》认为南朝梁、陈间人作,程大昌《雍录》认为唐肃宗以后人作。但因*《水经注》曾引用此书,《隋书·地理志》亦曾著录,故成书年代应不晚于南北朝。
丹阳记
知书房
丹阳记
山谦之 著
城镇志。南朝宋山谦之撰。一卷。丹阳,治今江苏南京。此书分建置沿革、山川、名胜古迹三门,含疆域、分野、镇市、坊里、街巷、桥梁、陵墓、碑碣等目。以地理风俗为主,记各县山川古迹尤详。 是书体例简明,为南京地区早期地方志书。宋佚。清王谟 《汉唐地理书钞》有辑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176139
翻看《鄱阳记》时,很多人注意鄱阳湖的壮阔景象,我却更关注书中记录的当地民生细节。书中如实记载了水患对百姓的影响,官府应对措施,以及百姓自救的方法。这些内容看似平淡,却反映了古代地方治理的真实状况。地方官员面对灾害的表现,比风景描写更有价值。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写的,但能够客观记录人民苦难的史料并不多。这本书做到了。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知书客877645
在鄱阳湖畔的旧书堆里翻到这本地方志,纸张已泛黄脆裂。旁人只道它记的是山川形胜,我却独爱那些湮没在岁月里的水文细节。水位涨落间藏着多少百姓的悲欢,官府治水的奏折背后又掩去几多血泪。最触动我的是那些默默无名的治水小吏,他们明明知道雨季将至,却只能年复一年地修补着注定溃决的堤坝。这种无力感,竟比惊涛骇浪更让人心头发颤。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知书客743459
"鄱阳湖畔风光好,水光山色两相宜。"——翻开《鄱阳记》,宛如置身于烟波浩渺的鄱阳湖畔,字里行间流淌着江南水乡的灵动与诗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这片水域的千年文脉与自然神韵。这部兼具方志严谨与散文诗性的著作,既是地理风物的生动记录,更是一部饱含人文情怀的生态史诗,让读者在碧波万顷中品味人与自然相生相融的永恒命题。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