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许多读者反映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艰深难懂,读起来很吃力。其实这并不全是因为文本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汉代赋体的特殊表达方式造成的。汉代赋体讲究铺陈排比,大量使用典故和古语,这与我们今天的阅读习惯有很大不同。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的作品代表了汉代大赋的典型风格。《哀秦二世赋》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这种文体的特点。赋中大量使用对偶句式和典故,文字华丽繁复。比如"于是楚王遗弓,秦帝失鹿"这样的句子,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历史典故,就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 汉代赋体还特别注重音韵节奏。司马相如在创作时严格遵循声律要求,讲究平仄搭配。这就使得作品朗读起来抑扬顿挫,但同时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现代读者如果不熟悉古音韵学,就会觉得读起来拗口。 要读懂这篇赋,需要掌握几个基本方法。首先要了解秦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其次要熟悉汉代常用的典故。最后还要注意赋体的结构特点,明白作者是如何通过铺陈来表达情感的。汉代学者王逸说过:"读赋须知其事,明其义,察其情。"这就是说,读赋不能只看表面文字,而要理解背后的历史事件和作者的真实情感。 建议初学者可以先读一些注释本。现代出版的《司马相如集校注》就是不错的选择。这本校注对文中的典故和难词都做了详细解释。另外,读赋时不妨先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然后再逐句细读。这样比一开始就纠结于个别字词要有效得多。
哀秦二世赋
哀秦二世赋
哀秦二世赋
司马相如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