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79056
2025年09月04日
推荐⭐⭐⭐⭐⭐ 三年前初读傅昭《处世悬镜》,只觉字字珠玑却难以消化;近日重读,恰逢职场遭遇瓶颈,竟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全新的况味。这部南北朝时期的处世奇书,历经千年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人不禁感叹经典永不过时。 《处世悬镜》成书于南朝梁代,作者傅昭历经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左丞。这位"清静自守"的智者,将毕生处世心得凝练成九卷箴言,堪称中国古代处世学的巅峰之作。书中"识之卷"开篇便道破天机:"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人处世间,世立则万事成。"这短短二十二字,道出了处世之道的根本——既要顺应天道,又要立足现实。 最令我震撼的是"行卷"中关于处世分寸的论述:"欲行其事,先度其势;欲成其功,先审其时。"这种对时势的精准把握,在当代职场中依然适用。去年我负责一个重要项目,因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团队适应期,最终事倍功半。重读此句时恍然醒悟:处世如同下棋,既要看准落子时机,更要把握整体局势。 书中"止卷"所言"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与当下流行的"断舍离"理念不谋而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往往陷入"既要又要"的困境,却忘了"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的古训。上个月我尝试践行这一理念,主动退出三个无效社交群,时间利用率竟提高了3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忍卷"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现代人常把忍耐等同于懦弱,却不知真正的强者都懂得"藏锋守拙"的道理。上周部门会议上,面对同事的刁难,我选择沉默以对,事后领导反而称赞我"有大将之风"。这让我想起书中"言之卷"的警示:"言多必失,不如守中。" "信卷"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在信用危机的当下尤其振聋发聩。去年我见证两家合作十年的企业因一次失信而分道扬镳,印证了书中"人无信不立"的箴言。反观自身,坚持"小事也要守约"的原则,竟在业内积累了意想不到的口碑。 最富哲思的是"省卷"中"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诲。在这个推崇"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忙着改变世界,却很少静心观照自己。我尝试每晚花十分钟复盘当日言行,三个月后明显感觉到决策质量的提升。这种古老的修身方法,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读至"慎卷"中"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时,不禁想起去年参与的一个跨年项目。团队初期热情高涨,后期却因松懈导致功亏一篑。傅昭早在1500年前就警示我们:成功不在于爆发力,而在于持久力。这让我重新审视工作中那些"虎头蛇尾"的习惯。 书末"仁卷"提出"处世以仁,待人以恕",看似老生常谈,实则直指本质。在这个强调"硬技能"的时代,我们往往忽略了"软实力"的决定性作用。上季度部门晋升的两位同事,专业能力并非最强,但都因善于团结同事而脱颖而出,印证了"得道多助"的古训。 重读《处世悬镜》,最大的感悟是:真正的处世智慧超越时空。傅昭笔下的每一条箴言,都像一面穿越千年的铜镜,照见我们当下的得失。在这个变化加速的时代,这些古老的处世法则反而显得格外珍贵。它们不是教条式的行为规范,而是启发式的思维框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体悟、调适。 掩卷沉思,忽然明白为何当初读不懂——处世之道,终究要在世事中磨砺才能领会。正如书中"悟卷"所言:"明者见事于未萌,智者图危于未形。"这种预见性的智慧,或许就是《处世悬镜》留给当代读者最宝贵的财富。
处世悬镜
知书房
处世悬镜
傅昭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了凡四训
知书房
了凡四训
袁黄 著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一本著名的劝善书。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成书缘起作者在考科举之前认识了云南孔姓占卜师,孔先生帮他算出三场考试名次。结果次年赴考,三场都正确。让袁黄吓得半死。后孔先生又说,袁黄的功名将止于贡生,官至四川的一个县令,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无子。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因此认为宿命不容改变。37岁时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积德行善并且传授准提咒,训练清净心与慈悲心,解说命运如何掌握在自身,宿命可以改变,于是自号了凡。从此积极为善助人,改过迁善,修正观念,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二个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最终寿命至74岁。《了凡四训》正是袁了凡要给儿子的家训。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著
东汉王符著。《后汉书·王符传》:“和、安(东汉和帝、安帝)之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30余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潜夫论》。”全书共10卷,36篇。其中《本训》提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宇宙生成论,因其将“道”、“器”并列,又有二元论倾向。《卜列》、《巫列》等篇批判了世俗迷信思想。其他大多篇章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从政治、经济到军事边防、风俗教化的各种弊端进行了广泛的评析。政治上继承先秦“民本”思想,强调“天以民为心”(《本政》),“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认为“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述赦》),应爱惜日力民时,使“民安静而力有余”(《爱日》)。书中伦理思想丰富,主要见于《论荣》、《考绩》、《思贤》、《慎微》、《爱日》、《交际》、《明忠》、《德化》等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潜夫论》“洞悉政体似《易言》而明切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有《汉魏丛书》、《四部丛刊本》,注本有清汪继培的《潜夫论笺》。收入《诸子集成》、《百子全书》。
中论
知书房
中论
徐幹 著
儒学类著作。东汉徐幹著。今本二卷,共二十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六卷。陈振声《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北宋曾巩在《校书序》中指出:“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幹《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此;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幹《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书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幹著《中论》二十余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幹《中论》二十篇者非全书也。”书中提出:“大义为先,物名为后”的命题,反对当时“鄙儒”之“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中论·治学》)。故其内容主要是阐明儒家经义。魏文帝曹丕称其成一家之义,足传于后。有《四部丛刊》本、《双鉴楼》本及《四库全书》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274086
这本《处世悬镜》翻起来很腻味。市面上都说它教人圆滑处事,但其实全是些老掉牙的套话。作者把历史上那些精明的算计硬说成是智慧,把世故包装成高情商。最可笑的是书中那些"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废话,现在社会不吃这套了。与其学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如踏实做事。这本书也就是给那些想走捷径的人一点心理安慰罢了。
处世悬镜
知书房
处世悬镜
傅昭
知书客424113
处世需要智慧,于盛世韬光养晦,于乱世全身而退,古人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的很多典故中无不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处世哲学,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科技在进步,社在发展,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也无不印证着这些古典的智慧。
处世悬镜
知书房
处世悬镜
傅昭
知书客917078
翻阅《处世悬镜》的人不少,多数读到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我更留意书中对自我认知的部分。能看清自己弱点的人很少,承认并改正的人更少。书上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简单一句话点破要害。现实中,多数人宁愿自欺欺人也不愿面对错误,这本书的价值就在这里。它不绕弯子,直接指出问题所在。
处世悬镜
知书房
处世悬镜
傅昭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