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古之君子论美丑,在辨神韵气度,观其德而行其道。今之人论美丑,徒辨肌肤毛发,量其腰围尺寸,何其鄙陋也。读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方知美之真谛不在皮相,而在品格。东邻之女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此所谓色授魂与,心拒身远,真君子风范跃然纸上。今之好色者见美色则摇尾乞怜,丑态百出,较之宋玉,判若云泥。 登徒子之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可谓丑陋至极。然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此真情也。世人每讥其好色不择,殊不知真情可贵,远胜今之朝秦暮楚之徒。今人择偶,非宝马香车不嫁,非千金豪宅不娶,将婚姻视作买卖,较之登徒子,孰高孰下?宋玉此赋,实为照妖镜,令今之轻薄子弟无所遁形。 细读此文,尤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之妙。美之极致,原是恰到好处。今人整容削骨,趋附时好,终成千人一面。反观宋玉笔下美人,天然标格,不假雕饰,此中真趣,非俗子所能领会。每见当世男女耽于皮相之好,便忆宋玉此赋,感慨良多。 今之世风,以放荡为风流,以轻薄为韵事。社交软件上,尽是搔首弄姿之辈;酒席宴间,多为眉目传情之徒。倘使宋玉复生,见此情状,不知当作何感想?《登徒子好色赋》虽作于两千年前,其针砭时弊之功,至今未减。世人若读此赋而不知省,是真所谓"目盲于五色,耳聋于五音"者也。
登徒子好色赋
登徒子好色赋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长门赋
长门赋
长门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文选》见载。赋序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失宠,幽居长门宫,遂以重金请司马相如作赋,希图感动武帝,武帝读赋后复宠阿娇。古今一些学者据序中“孝武皇帝”谥号之起期晚于作者卒年,及“陈皇后复得亲幸”不符史实等,推断此赋为他人托名所作;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赋序或为托名者作,而赋的正文则“非相如不能作”(张惠言《七十家赋钞》)。文章首先推出一位精魂踰佚、形体枯槁的弃妇形象,点明因夫君恩爱转移和自己过于痴情造成了这位美人独居的悲剧。继而具体描绘其内心痛苦:她“登兰台而遥望”种种自然景观,将雷鸣误作君王车声,将风动误作牵帷人;她“下兰台而周览”深宫,更是触景伤情,“怅独托于空堂”;她又在洞房清夜抚琴抒怀,历数己过,于睡梦中与君王重逢;及至醒后伫望星空,终以“不敢忘(君)”煞尾。赋题取《长门》,固与陈后失宠有关,但并不囿于历史故事,而是概括了众多宫女的遭遇与痛苦,并寄予深切同情。朱熹《楚辞后语》曰:“此文古妙,最近楚辞。”赋仿楚辞之遣词造句与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以悲为美”的特征。尤善刻画心理,以实写虚,利用景物特征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委婉曲折,悲悽动人,在抒情小赋中别具一格,更不同于大赋的夸诞恢廓。此篇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