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77832
2025年04月24日
明代人关于喝茶心得总结"blog”,从喝茶的道来看,朱权在江西就藩后在也用另外的方式保持着风骨,感觉心态还是挺好的,对茶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点茶虽然是当时古代的喝法了但也有人还这么喝,这么说来现在也是如此,而烧水用的铁壶也曾小风靡过。煮泉写得蛮有意思,作者是茶水宅哈哈。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乐府杂录
知书房
乐府杂录
段安节 著
又名《琵琶录》。笔记。一卷。唐段安节撰。安节临淄邹平(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及字号不详。段成式子,温庭筠之婿。乾宁中为国子司业,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通晓音律,能自度曲(《新唐书·段成式传)》。为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而作是书。约成于唐末。录有乐部九则,歌舞、俳优三则,乐器十三则,乐曲十一则,傀儡戏一则。举凡唐代乐部管理制度、宫廷与民间乐曲、舞蹈、乐器之源流及艺伎小传均有记载。末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今图已亡,但对唐代燕乐研究,弥足珍贵。有《有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说郛》本,《古今说海》本等。今被收入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园冶
知书房
园冶
计成 著
中国古代园林美学理论专著。计成著。据计氏自称,此书定稿于崇祯四年(1631),梓行于崇祯七年(1634),原名《园牧》。除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外,一直未引起人们重视,直至近代才被发现和重视。《园冶》一书共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十部分。在“相地”之前列有“兴造论”和“园说”。1931年收入《喜咏轩丛书》,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参照日本内阁文库藏该书重新校正出版。1956年城市建设出版社据中国营造学社影印本重印。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著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论文。宗炳著。最早载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收入明刊本《王氏画苑》、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中国画论类编》等版本中。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好游山水,信奉佛教,曾作《明佛论》。《画山水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关于山水画的美学论文,作者对佛学精神的体悟也体现在这篇论文的基本美学命题“畅神”说之中。所谓“神”,既是指与佛学之“道”相联系的“神明”,一种无限、绝对的精神本体,又是指已经掌握了这个“道”的超脱、自由的主体精神。在客观方面,“山水以形媚道”,“质有而趣灵”,即山水自然处处都亲附着,显现着这个精神本体,并因此而显得有“灵”有“趣”。山水画固然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但亦应象领会典籍那样“旨微于言象之外”,即超越“形”的有限性而去领会那无限的“神”。这是构成“畅神”说的一重含义。书中尽管论述了类似西方透视法的远近法,但最终仍归结为得“嵩、华之秀,玄牝之灵”,即为了得山水之“神”。在主观方面,已经“含道”的主体在“映物”、“味象”、“应目会心”中,感发着自身的自由无限的内在精神,使得“万趣融其神思”;在和山水之“趣”的这种两忘俱一中,主体精神也得到了无限的解脱、展发和怡悦。这是“畅神”说的又一重含义。《画山水序》的“畅神”说,既深化了顾恺之“以形写神”说,又突出了主体表现的意义,对中国古代的后期写意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精选书评
知书客223992
有人从《煮泉小品》看到山野闲趣,有人尝出水的清甜。我翻开它的时候,好像坐进了老茶馆,对面是个不爱说话的老人,用粗糙的手指蘸着茶水,在木桌上给我画泉水的路径。这些关于水的文字不精致,但足够真实。现在的人都在喝瓶装水,谁还会蹲在溪边用手捧水喝?书里记录的喝水法子,是我们丢掉的生活。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知书客982836
《煮泉小品》,雅士案头之摆设耳!讲究是挺讲究,茶器、泉水、炭火样样标榜古法,可古人的舌头也这般矫情?煮个水罢了,偏要分什么"蟹眼""鱼目",煮沸了不都一样喝么?茶禅一味说得玄乎,可我只见满纸都是文人自恋的酸腐气。富贵闲人拿它消遣,寒门子弟读它何益?不如直接灌碗粗茶解渴。所谓风雅,不过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的把戏罢了。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知书客585967
读过这本书很庆幸自己是泉城人了,想喝茶,以自来水烹之原来是暴殄天物,今日去净明泉边弄了点泉水来烹茶,用的是上好的雨前龙井。 好水配好茶,滋味才悠长。 乾隆以珍珠泉水列玉泉山泉水之后,排列第二也足以让泉城市民骄傲了。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