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82836
2025年06月26日
《煮泉小品》,雅士案头之摆设耳!讲究是挺讲究,茶器、泉水、炭火样样标榜古法,可古人的舌头也这般矫情?煮个水罢了,偏要分什么"蟹眼""鱼目",煮沸了不都一样喝么?茶禅一味说得玄乎,可我只见满纸都是文人自恋的酸腐气。富贵闲人拿它消遣,寒门子弟读它何益?不如直接灌碗粗茶解渴。所谓风雅,不过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的把戏罢了。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笠翁对韵
知书房
笠翁对韵
李渔 著
《笠翁对韵》清朝李渔(号笠翁)著文集,约作于明末清初,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声律启蒙读物。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用笔法
知书房
用笔法
钟繇 著
三国魏钟繇著。载于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以自然元气宇宙论讨论书法艺术,认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书法家创造书法就如天以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的美。文中还忆其学书:“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强调书家学习用笔的重要性,描其艰辛。所谓“每见万类,皆画象之”,主张学书根本上应师法天地自然。其说在中国书法美学上有重要地位。
笔意赞
知书房
笔意赞
王僧虔 著
南齐王僧虔著。王僧虔其祖王珣(字伯远)与王羲之同宗族,多有书法著述,今传有《书赋》、《论书表》、《又论书》、《笔意赞》等几千字。《笔意赞》其文最短,全文不足200百字。然而所论极精,历来脍炙人口。《笔意赞》是书法创作要论。首先立论曰:“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彩与形质论,缘于《淮南子·原道训》,以此为书法审美的原则。
精选书评
知书客784381
田艺蘅此著,不过撮拾前人茶说,附会己意而成。其文气卑弱,旨趣平庸,既无陆羽《茶经》之精审,复缺蔡襄《茶录》之雅致。更可笑者,每于烹茶细务大作文章,俨然以专家自居,实则浅陋已极。所谓"煮泉"之说,尤为穿凿附会,强作解人耳。文士饮茶,原为清心涤虑,今反以此书自缚,宁非画蛇添足乎?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知书客967690
田氏此卷虽薄薄一册,却将清泉活火的至味道尽,读之如掬月在手、漱玉在喉。其辨水之清浊、论火之缓急,皆从舌尖心上体贴出来,非老饕不能道此。最难得是那份闲适意趣,烹茶煮雪间自有一段魏晋风度,令人想见其执卷临流、抚琴听泉的洒落姿态。今人饮茶多用电器,快则快矣,终失却了候汤辨器的清雅,思之怅然。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知书客211057
妙哉!《煮泉小品》实乃茶道之绝响。闲时品之如饮甘泉,忙时翻阅似闻松涛。文人可玩味其雅致,俗子亦能领略其真趣。得意时读来更添风韵,失意时览之顿生清凉。煮茶何须拘泥,品泉亦不必执着。一缕茶烟起,万般烦忧消。此书不在教人煮茶,而在引君入道。茶禅一味,此中真意,非言语可尽传也!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