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49050
2025年07月31日
田艺蘅的《煮泉小品》写得很简单,但很有意思。他讲煮茶的方法,说得很清楚,没有多余的话。他觉得水很重要,要选好的泉水。火候也要注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本书虽然短,但道理很实用。看完之后,我觉得煮茶也是一门学问。他的态度很认真,不是为了显摆学问,就是想让人喝到好茶。这种实在的写法让人喜欢,比那些故弄玄虚的书强多了。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用笔法
知书房
用笔法
钟繇 著
三国魏钟繇著。载于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以自然元气宇宙论讨论书法艺术,认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书法家创造书法就如天以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的美。文中还忆其学书:“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强调书家学习用笔的重要性,描其艰辛。所谓“每见万类,皆画象之”,主张学书根本上应师法天地自然。其说在中国书法美学上有重要地位。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原名 《茶论》,又称 《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 年 (1107)。自 《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 《古今图书集 成》刊本。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 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 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对于当时 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其中 论及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煮之妙尤为精辟, 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论用笔十法
知书房
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 著
一卷。唐·张怀瓘撰。是书为以四字一句之口诀,归纳出用笔之规则,共十项。所列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了变转。每项规则之下均有解释。提出“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等书法笔势的审美原则。强调上下偃仰离合、阴阳左右相应的辩证法审美范畴。
精选书评
知书客183961
读《煮泉小品》,总是感到似是而非。田艺蘅记水品泉,言辞雅致,却又琐碎难寻逻辑,仿佛只是随手而录,未见深意。其中论水之优劣,多依托旧说,而自创之言又罕有确证,不免令人怀疑其是否亲历。文风虽清新,却像是刻意为之,少了些诚恳。翻阅数遍,仍不解其主旨何在,或许后人称作小品,正是因其零散不成体系吧。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知书客211057
妙哉!《煮泉小品》实乃茶道之绝响。闲时品之如饮甘泉,忙时翻阅似闻松涛。文人可玩味其雅致,俗子亦能领略其真趣。得意时读来更添风韵,失意时览之顿生清凉。煮茶何须拘泥,品泉亦不必执着。一缕茶烟起,万般烦忧消。此书不在教人煮茶,而在引君入道。茶禅一味,此中真意,非言语可尽传也!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知书客727831
《煮泉小品》提起雪水宜茶,让我不禁想起《红楼梦》中一节,賈母携宝玉和众姑娘带刘姥姥到妙玉处喝茶,前面招待完毕,后面妙玉就招黛玉、宝钗到闺房小饮,所用之水不正是密封深埋之雪水么。如此想来,《红楼梦》之细节真是细腻真实啊。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