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63776
2025年09月03日
翻开包世臣的《艺舟双楫》,总有种说不出的怅惘。这本被书法界奉为圭臬的著作,在书架上一放就是三年,每次拿起都觉得沉甸甸的,不是书的重量,而是那种被经典压得喘不过气的感觉。 这本书分为"论文"和"论书"两部分,前者谈文学,后者论书法。包世臣用"双楫"作比,意思是这两项技艺如同划船的双桨,缺一不可。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未免有些绝对。现代人连毛笔都很少握了,更遑论同时精通文墨?我常想,在这个键盘取代笔墨的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如此执着于古人的标准? "论书"部分尤其让我困惑。那些关于执笔、运腕的论述,读起来就像在破解某种神秘代码。包世臣说"五指齐力",说要"全身力到",可我在临帖时总忍不住怀疑:这些要领真的适用于所有人吗?每个人的手型、力道都不尽相同,为什么非要遵循同一套标准?更让我不解的是书中对"中锋用笔"近乎偏执的追求,仿佛偏离一分一毫就是离经叛道。 但平心而论,书中也不乏真知灼见。比如他强调"意在笔先",这个观点至今仍被书家奉为金科玉律。只是我常常困惑:在创作时,到底是应该严格遵循古法,还是允许个人风格的突破?包世臣批评苏轼书法"多偃笔",可正是这些所谓的"缺陷",成就了苏字独特的韵味。这让我想起贡布里希说的"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或许规矩之外,更需要个性。 最令我迷茫的是书中流露出的那种绝对化的审美取向。包世臣将北碑推上神坛,贬低唐楷,这种非此即彼的评判标准在今天看来未免偏颇。艺术鉴赏本就应该包容多元,为什么非要分出高下?就像我们无法断言贝多芬比莫扎特伟大,书法又怎能简单地以碑帖论优劣? 书中那些关于"神采""气韵"的论述更让我无所适从。这些抽象的概念该怎么把握?包世臣说要看"血脉贯通",可当我盯着字帖看久了,反而越看越糊涂。这让我想起学画时老师说的"要抓住事物的灵魂",可灵魂到底是什么?或许艺术就是这样,越是追求明确的定义,反而离本质越远。 现代书法教育常常陷入两难:一方面要传承经典,另一方面又要鼓励创新。包世臣的教导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又可能成为束缚创造的枷锁。我见过太多人临帖可以乱真,创作时却束手无策,这难道不是过度拘泥于法度的结果? 有时我会想,包世臣如果活在今天,会怎样看待我们的困惑?他会不会也承认,有些规则需要与时俱进?就像科学会不断修正旧理论,艺术是否也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毕竟连王羲之都说"适我无非新",创新本就是传统的应有之义。 合上书页,我依然没有找到明确答案。但或许这种迷茫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它让我明白,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本就没有非黑即白的简单答案。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崇拜,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带着思考去对话,在敬畏中保持质疑,这才是对待经典应有的态度。
艺舟双楫
知书房
艺舟双楫
包世臣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乐府杂录
知书房
乐府杂录
段安节 著
又名《琵琶录》。笔记。一卷。唐段安节撰。安节临淄邹平(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及字号不详。段成式子,温庭筠之婿。乾宁中为国子司业,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通晓音律,能自度曲(《新唐书·段成式传)》。为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而作是书。约成于唐末。录有乐部九则,歌舞、俳优三则,乐器十三则,乐曲十一则,傀儡戏一则。举凡唐代乐部管理制度、宫廷与民间乐曲、舞蹈、乐器之源流及艺伎小传均有记载。末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今图已亡,但对唐代燕乐研究,弥足珍贵。有《有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说郛》本,《古今说海》本等。今被收入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书述
知书房
书述
李煜 著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撰。称书有八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繇、王羲之,传授于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柬之等,流传于当时。记述了擫、压、钩、揭、抵、拒、导、送之法: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著
明代关于泉品之茶书,1卷,田艺蘅撰。汇集历代论茶与水的诗文,并分类归纳为九种水性,于1554年写成。全书一卷,是书主要记载煮茶的各种水品。书中将水品分为十类: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香、五宜茶、六灵水、七异泉、八江水、九井水、十绪谈。书中内容多半前人已经谈及,不出《水品》、《茶经》之外,文字也多旧文,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看法。其中重点论述严格择水与烹茶的关系。
精选书评
知书客653278
看过才懂,一言难尽。这本书吧,既让人眼前一亮,又有些地方看得直挠头。包世臣的见解确实独到,把书法那点事儿讲得透透的,可有些理论实在拗口,得反复琢磨才能明白。要是能再通俗点就更好了,不过毕竟是经典,值得细品。
艺舟双楫
知书房
艺舟双楫
包世臣
知书客613059
有人看《艺舟双楫》觉得它教人写字画画有道理。我却觉得这本书讲了很多规则,把人框住了。它说书法该怎么练,画该怎么画,规矩太多。艺术不该是这样。自由创作才重要。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按老一套来。它的理论已经过时了。照着练只会束缚自己的创造力。书里那些条条框框早就该扔掉了。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总是学古人。
艺舟双楫
知书房
艺舟双楫
包世臣
知书客153416
奇书!此乃书道与文心之瑰宝也。常读常新,愈品愈醇。执笔时当看,搁笔时更该看。初学者可窥门径,老手亦能得真传。临池时揣摩,闲坐时把玩。《艺舟双楫》者,非独论书,实乃人生大智慧也。何处不可得趣?何处不能开怀?包世臣以砚田为战场,以毫芒论乾坤。读之令人手痒,恨不能立时展纸临写。书道在此,文心亦在此,快意人生更在此!
艺舟双楫
知书房
艺舟双楫
包世臣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