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56412
2025年09月04日
推荐⭐⭐ 这本《药性赋》放在书架上积灰已久,前些日子整理旧物时偶然翻到,随手一翻竟觉得满纸荒唐。说来惭愧,我虽不通医理,但家中世代行医,耳濡目染间也略知岐黄之术一二。恰逢近日重读《本草纲目》,两相对照之下,愈发觉得此书误人子弟。 记得祖父在世时常说:"医者仁心,用药如用兵。"可这《药性赋》通篇尽是些"黄连苦寒,能泻心火"之类的粗浅口诀,活像江湖郎中的顺口溜。去年在杭州胡庆余堂参观时,见过光绪年间的老药柜,每个抽屉上都用工楷写着药性归经、配伍禁忌,那才叫严谨。反观此书,把复杂的药理简化成打油诗,简直是对中医的亵渎。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这段。去年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来校讲座时展示过数据,全球现存犀牛不足三万头。现在连《中国药典》都删除了犀角等濒危动物药材条目,这书还在大肆宣扬,实在迂腐得可笑。我曾在云南见过走私贩子用牦牛角冒充犀角,那些上当的老人捧着假药当救命稻草的模样,至今想起仍觉心酸。 书中关于人参的论述更是离谱。"补五脏安精神"云云,活脱脱是电视购物广告的腔调。前年陪母亲去长白山,当地参农老李说得实在:"现在市场上的人参,十根有九根是化肥催的,吃多了反而上火。"对比书中那些玄之又玄的吹捧,倒显得田间老农更懂医理。忽然想起《伤寒论》里张仲景用参的谨慎,哪像这般胡吹大气? 特别要吐槽"石膏发汗解肌"这段。去年流感季,邻居王婶照着这类口诀给孙子用石膏退烧,结果孩子腹泻三天。后来社区医院的中医师摇头叹气:"现在多少赤脚医生就是被这些口诀害的。"看着书页上斑驳的批注,想必误入歧途者不在少数。这让我想起敦煌藏经洞里的唐代药方残卷,每味药都标注"大毒""小毒",那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最可气的是"当归补血,白芍止痛"这类绝对化表述。去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翻到明代《药品化义》,其中记载当归使用需分归头、归身、归尾,功效各有侧重。现代研究更表明,当归挥发油过量反而会抑制造血功能。这种非黑即白的药性归类,简直是把活人生生套进死公式里。 偶然翻到"半夏能化痰涎"这节,突然想起前年采访过的老药工周师傅。他演示古法炮制半夏要九蒸九晒,反复强调:"生半夏毒如砒霜啊!"而书中对此竟只字未提,难怪现在中药中毒事件频发。看着泛黄的书页上密密麻麻的读者笔记,不知又有多少人被这轻飘飘的八个字误导。 通篇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这书像极了景区兜售的"养生秘籍"。去年在少林寺见过所谓《达摩秘方》,内容同样是把复杂医理简化成口诀。忽然明白为何真正的中医大家都不屑此类读物——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二十七年,赵学敏编《本草纲目拾遗》历时三十四载,哪是这种打油诗能比的?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银杏叶正飘落在《中华药典》上。突然觉得,我们这代人何其幸运,既能读古籍,又能查论文验证。若是早生百年,说不定也会把这本《药性赋》奉为圭臬。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在于经得起反复质疑,而非如这般将活人医理变成僵死口诀。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世要论
知书房
世要论
桓范 著
一卷。三国魏桓范 (?—249)撰,清马国翰辑。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正始年间官拜大司农,后被司马懿杀死。《隋志》法家有 《政要论》十二卷,《旧唐志》作 《代要论》十卷。在一些著作中引用《世要论》文字时,又称它为 《政要论》、《桓范新书》、《桓范世论》、《桓公世论》、《桓子》、《魏桓范》、《桓范论》、《桓范要集》等。《世要论》是桓范摘抄 《汉书》,结合自己的看法写成的。马国翰从《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文选注》、《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二十七节 《世要论》 内容,合成一卷,定名为 《世要论》。马国翰将其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续四库全书提要》也有介绍。
器经
知书房
器经
孤子 著
《器经》分大器、器具、器倾、守器四篇,通篇说器,实则以器说人,说世,说天地人和,是一篇器物专论。
刘子
知书房
刘子
佚名 著
亦称《刘子新论》、《新论》等。初见于《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著录并题为刘勰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北齐刘昼、孔昭撰,唐袁孝政注。或以为刘勰,或以为刘孝标,未知孰是。”但《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提要》等多认为是刘昼所撰。十卷五十五篇。“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评论儒家,说他们“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本,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教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九流》)。以为九流之中,儒与道是最重要的两派。提倡诵读儒家经书,说“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源”(《崇学》)。主张遵循儒家礼教和道德规范,提出治世之人“宜以礼教为先”(《九流》),说“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思顺》),指出统治者必须“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爱民》),欲以儒家学说弥补道家思想之不足。有《文津阁》本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子集校》。
精选书评
知书客922873
药书,医者之宝典。利人、救人、活人!可白天看,可夜里看,可饭前看,可饭后看。闲暇时可看,忙碌时也可看。名医可得益,学徒也可得益。病入膏肓时需读,无病无灾时也需读。求医不如懂医,用药不如知药。知药之本!百味相生相克,君臣佐使分明。一味药能活人,一味药也能害人。看透这本,胜过十年行医。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客249475
"药本无毒,用之有度;病本无根,治之有方。"——《药性赋》以四言韵文道尽医理玄机,以简驭繁间将四百味药材性味归经娓娓道来,如见李时珍执青囊而立,似闻孙思邈捣药声铮然。此卷堪为岐黄门径之玉钥匙,使初学者得窥堂奥,令杏林老手常读常新,字里行间皆闪耀着天人相应的古老智慧。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客293181
在药铺的书架翻到这本《药性赋》,薄薄一册却沉甸甸的。别人都说这是学医的入门书,我却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坚持的力量。四百味药,每一味都写得明明白白。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古人用最朴素的话讲清了最复杂的道理。这让我明白,世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要你肯下笨功夫,像背药性一样逐个攻克,总能摸出门道。书小道理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