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76627
2025年07月30日
在书法的海洋里翻找,典籍堆积如山,难以计数。张怀瓘的《论用笔十法》我在图书馆反复翻看。很多人关注他提出的具体技法,而我更看重他对书法本质的思考。技法容易模仿,但理解书法之道需要沉淀。这种对艺术本源的追问,在唐代就如此清晰,实在难得。看看现在书法圈的浮躁,张怀瓘的见解依然很有价值。
论用笔十法
知书房
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书述
知书房
书述
李煜 著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撰。称书有八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繇、王羲之,传授于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柬之等,流传于当时。记述了擫、压、钩、揭、抵、拒、导、送之法: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原名 《茶论》,又称 《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 年 (1107)。自 《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 《古今图书集 成》刊本。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 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 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对于当时 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其中 论及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煮之妙尤为精辟, 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古今书评
知书房
古今书评
袁昂 著
书法论著,一卷。南朝梁袁昂撰。袁昂 (461~540),字千里,扶乐 (今属河南) 人。仕齐为吴兴太守,入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古今书评》是作者奉命品评历代书 家之作。对王右军、王子敬、羊欣等二十 五名自秦汉至齐梁,“皆善能书”的著名书 家,逐一加以点评,各家每以短语概括,文 字极其简洁,惜墨如金,如“韦诞书如龙威 虎振,剑拔弩张”,“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 有神”,“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园乃成” 等,皆十分精辟。其次,作者以形象化的 笔法描述抽象的书体效果,将富有哲理的 点评与生动的比喻融为一体,如云:“庾肩 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 语便态出。”“羊欣书似婢为夫人,不堪位 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陶隐居书如 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峭 快。”再者,作者特别推崇张芝、锺繇、王羲 之、王献之四家之作,尊为“四贤共类,洪 芳不灭”。评价极高。传梁武帝亦有《书评》之作,与此书颇 为相似,论者以为可能是后人据此附益或 伪托而成。而袁氏此书,则钩玄提要,富 有开创性意义,实为我国书学史上较早期 书法品评专著之一。传世有《法书要录》本、《书苑菁华》 本、《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后两种简称 《书评》)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 文选》本等。
精选书评
知书客772811
此书论用笔之法凡十条,自八月始读,至十月末终卷,历时近三月。前六法为执笔要领,皆细读并试习;后四法讲运笔之道,因平日少习字,仅概览而已。张氏所述,简明切要,得古人用笔之精髓,诚为习书者之良导。其论笔势往来、虚实相应诸端,尤为精当。至于引证之详实,条例之分明,亦足称道。庚子深秋志于沪上。
论用笔十法
知书房
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
知书客358185
自暮春至仲夏,断续翻阅此卷,前后凡二月有余。十法之说,看似条分缕析,实则多蹈虚空,未能尽契笔法三昧。颜氏标举"筋骨""血肉"之喻,虽言辞铿锵,然细究其理,往往失之于穿凿。尤以"意在笔先"一节,近乎玄谈,徒令习书者堕五里雾中。昔人谓"书道玄微",岂在故弄虚玄耶?丁酉长夏筱堂批于砚北。
论用笔十法
知书房
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
知书客634238
张怀瓘《论用笔十法》,言简理赅,取法自然而寓深思。后世学书者,每览其十法,莫不叹为观止。怀瓘论笔势,如观剑器,锋芒毕露而神气不散,殆欲使见者知墨,闻者知书,临者知笔,何其励人也!是篇虽为艺事,实乃进德修业之论,能使人振作精神,奋发向上。其议论精微,启迪后进,真不愧为书学圭臬也。至于用笔之精妙,法势之飞动,犹其余事耳。
论用笔十法
知书房
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