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41226
2025年06月25日
辛弃疾的《美芹十论》被后人捧得很高。但是仔细看内容,那些策略真的有用吗?他提出收复中原的方法,听起来很好,实际上都是空谈。南宋的军队根本打不过金兵,这些建议就像纸上谈兵。辛弃疾自己也没能带兵打胜仗,说明他的理论不切实际。还有人说他是爱国志士,可是写文章和真正做事是两回事。他的主张看起来很厉害,但最后什么都没改变。
美芹十论
知书房
美芹十论
辛弃疾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著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相传为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现存《吴子》分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共六篇。宋代将《吴子》列入《武经七书》。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著
中国古代最早的专论兵制的军事著作。南宋孝宗时陈傅良撰。共8卷,约4万字。该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自西周到北宋的兵制。对西周的乡遂井田兵农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地方兵,隋、唐的府兵,唐代的骑、禁军,以及兵制的继承、发 展也有所论述。有关历代兵员征集办法,兵役、徭役情况,军功爵赏,兵员数额,军费开支,战争状况等亦有记述。对其中重要内容,还加以评论。如在兵农关系上赞赏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在征调问题上,主张爱惜民力反对征调无度;在统御关系上,强调权限分明,既要保证“强干弱枝”,反对“诸王擅兵”,又要保证将领必要的指挥权,反对“兵无专主,将无重权”;在练兵问题上,主张号令严明,严加考核,选拔优秀,反对“练习不精”,等等。 该书对北宋兵制的流弊,言之尤详,旨在通过古今兵制对比,以针对南宋将弱兵骄,冗兵充斥,军费浩繁的现实,提供改革兵制的借鉴,以贯彻其兵要少但要至精的主张。《历代兵制》作为论述中国古代兵制的第一部专著,对后世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其学术价值至今仍值得重视和探讨。
三十六计
知书房
三十六计
佚名 著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已知最早的版本是1941年成都瑞琴楼发行、兴华印刷厂印制的,使用土纸,旁标小字“秘本兵法”,不署作者和年代,注明是根据在“邠州”(这是古称,当时应为陕西省邠县;今为县级彬州市,由陕西省咸阳市代管)发现的手抄本翻印。
精选书评
知书客329522
在军事史的著作中,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常被忽视。这本书用精简的语言分析了历代战争得失。很多人只注意其中犀利的战略见解,但我更看重作者敢于批评名将的勇气。尤其是他指摘李广治军不严的段落,说得直白却句句在理。军事评论往往流于赞美,能这么坦诚地指出问题并不容易。读这本书让人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尖锐的批评里。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知书客279096
真是本烂书,吹得厉害。正面看觉得啰嗦,反面看觉得扯淡。无聊时想看但看不下去,生气时看更来气。将领看了没用,士兵看了更没用。打仗时看了误事,不打仗时看了浪费时间。打仗不如练兵,看书不如实战。关键是怎么打胜仗,书上写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知书客869084
翻开《太公金匮》,很多人研究它的权谋智慧,我看重的却是吕尚那种朴实的处世态度。书里说的道理都很简单,比如"敬胜怠者吉",但往往被人忽略。现在的人总想找捷径,其实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好就不错了。吕尚是周朝开国功臣,却能写这么平实的文字,比那些故作高深的书强多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停下来想,是不是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