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61727
2025年09月04日
在中国文学史上,建安风骨如璀璨星河,而曹丕的《魏文帝集》恰似其中最为独特的一颗星辰。作为魏文帝的文集,它不仅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文献,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与曹操的慷慨悲凉、曹植的辞采华茂不同,曹丕的文学风格独树一帜,既有帝王气象,又不失文人雅致,令人读来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魏文帝集》收录了曹丕的诗、赋、论、书等多种文体,其中《典论·论文》堪称中国文学批评的开山之作。在这篇文章中,曹丕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创作理念,将文学提升至"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其见解之深刻,至今仍令人叹服。他笔下的文字既有帝王之威,又不失文人之韵,时而雄浑如"秋风萧瑟天气凉",时而细腻如"贱妾茕茕守空房",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张力。 读完《魏文帝集》,不禁感叹曹丕的才情与思想之深邃。他的诗赋虽不如曹植那般华丽夺目,却自有一种沉稳内敛的力量。比如《燕歌行》中的"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寥寥数语,便将离别之苦写得淋漓尽致。而他的书信更是情真意切,如《与吴质书》中"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令人动容。 曹丕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作品本身,更在于他对文学价值的深刻认识。他打破了汉代以来文学依附于经学的传统,赋予文学独立的地位,这种思想在当时可谓开风气之先。正如清代学者所言:"文帝之文,虽不及子建之富艳,然其气韵高远,自有一种帝王气象。" 作为读者,每翻阅《魏文帝集》,总会被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与睿智思考所打动。曹丕的文字既有政治家的宏阔视野,又有文人的细腻情怀,二者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风。他或许不是建安文学中最耀眼的那颗星,但绝对是最耐人寻味的一位。 最后,借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一句话,愿所有热爱文学的人都能体会:"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不仅是曹丕对文学的礼赞,也是每一位读者在阅读《魏文帝集》时最真切的感受。
魏文帝集
知书房
魏文帝集
曹丕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让县自明本志令
知书房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著
曹操著。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收于《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建安十三年任丞相,遂总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因而招致朝野谤议,说他将篡汉自立。为此,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0)颁发了这篇文告。题目系后人所加。说明其志向是随时势地位变化的。最初不过想作个好郡守;任典军校尉后也只想封侯作征西将军;镇压黄巾起义、平袁术、袁绍、刘表后,位极人臣,才以平天下为己任,并无不逊之心。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说:“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又说,曹操的“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刘盼遂、郭豫衡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说:“本文是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下,表明自己没有废汉自立之心的一篇文告。文章严峻而包含着浓厚的感情,与一般文告不同。”此篇是曹操后期散文的代表作。
陶庵梦忆
知书房
陶庵梦忆
张岱 著
《陶庵梦忆》为明代散文家张岱晚年所著的一部笔记体散文集,也是张岱最为著名的著作之一。作者出身于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且淡泊功名,未曾参加科举。甲申之变以后,张岱曾作为监国鲁王的幕僚,参与到反清复明。南明灭亡后,张岱祖业散尽,避居山中,晚年穷困潦倒。《陶庵梦忆》即成书于这一时期,但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陶庵梦忆》以梦为名。张岱认为从昔日的富贵到今日的穷困犹如“大梦将寤”,因而追忆过往的生活,作“一番梦呓”,以“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幽梦影
知书房
幽梦影
张潮 著
《幽梦影》,清初文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全文共219则。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文学家章衣萍在徽州用重金购买了同乡张潮的《幽梦影》抄本,林语堂看后也很喜欢这本书。随后章衣萍将此书校点后交上海中央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思想开阔,眼光独到,能从平淡无奇中发掘细微之美。主要讲述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风花雪月、山水园林、读书论文、世态人情等方面。在写作艺术与修辞手法上,则富于想像联想,善用比喻与排比、对偶等技巧。
精选书评
知书客801582
在图书馆角落翻到这本《魏文帝集》,前后读了三次。大多数人都在讨论曹丕的文采和权谋,我却更在意他留下的那些诏书和书信。读着读着,突然觉得这个被历史说成阴狠的人,其实也会在信里关心百姓收成,会为旱灾睡不着觉。帝王高处不胜寒,却仍在文书里透露出普通人的忧虑。这比那些华丽诗赋更让我触动。
魏文帝集
知书房
魏文帝集
曹丕
知书客784684
怪哉,这《郁离子》!读得懂又读不懂,似懂非懂,欲说还休。时而豁然开朗,转眼又坠入云雾。智者得其三昧,愚者得其皮毛。得意时读来如醍醐灌顶,失意时愈读愈觉困顿。治国之道乎?处世之方乎?寓言耶?实言耶?刘伯温这老狐狸,到底卖的什么药?分明是个谜,偏要人苦思。读着读着,竟不知是我在读书,还是书在读我。
郁离子
知书房
郁离子
刘基
知书客139055
有人从《校猎赋》里看到皇家狩猎的盛大场面,觉得气势恢宏。有人注意到那些华丽的辞藻,觉得写得很漂亮。而我读了却感到困惑,不明白这样一篇描写打猎的文章到底想说什么。那些铺张的排比和比喻让我更加迷茫。古人写这些是为了什么?我们现在读它又能得到什么?也许赋体文学就是这样,讲究形式大于内容。我合上书,还是没搞懂它的意义在哪里。
校猎赋
知书房
校猎赋
扬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