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19040
2025年08月01日
"书道之玄妙,尽在点画之间,而人之性情,亦于是乎见。"
采古来能书人名
知书房
采古来能书人名
羊欣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古今书人优劣评
知书房
古今书人优劣评
萧衍 著
《古今书人优劣评》,或作《书评》、《评书》,旧題梁武帝撰。此编唐以前书俱未引及,始见于宋《淳化阁帖》,隋僧智果书,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有武帝《评书》 一卷,又《古今书人优劣》一卷,或即是编,故《宋史•艺文志》据以著录,今详核其文,多与袁昂《书评》相同,袁昂于武帝普通四年,奉勑评古今书,今本《书评》后,尚附载原启,知此书非出于武帝。今本中有为袁评所无者若干条,当为后人附益。宋朱长文辑《墨池編》,取两本会而录之,共得三十七人,《书苑菁华》所录二十八人。
用笔法
知书房
用笔法
钟繇 著
三国魏钟繇著。载于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以自然元气宇宙论讨论书法艺术,认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书法家创造书法就如天以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的美。文中还忆其学书:“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强调书家学习用笔的重要性,描其艰辛。所谓“每见万类,皆画象之”,主张学书根本上应师法天地自然。其说在中国书法美学上有重要地位。
艺舟双楫
知书房
艺舟双楫
包世臣 著
清包世臣 (1775-1855)撰。系文艺、书学论著。6卷,为 《安吴四种》之一。前4卷论文,后2卷论书,故称 “双楫”。世臣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世称“包安吴”。嘉庆举人,官新喻 (今江西新余) 知县,关心时政,主张抗英。此书多论古文作法和他的崇尚,也录所作书序、碑传等。论书分为 《述书》上中下、《论执笔法》、《历下笔谈》、《论书绝句》、《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等,阐述学习书法的经验和体会,评论汉代以来书法用笔源流和书法之优劣得失及金石碑版,辨析详博。下卷有辨误,及删定之 《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等,提倡碑学,贬抑帖学,影响了清代后期以至今日的书风。世臣于文章书法自视甚高,品评作品好为高论,自成一家之言。后来康有为撰 《广艺舟双楫》6卷,发扬世臣表彰北碑之意,攻击帖学,提创碑版,碑书文字益为世人所重。本书有《艺术丛书》、《艺术名著丛刊》等本,近年有影印本面世。
精选书评
知书客911060
神来之笔,书史之镜。羊欣此作,字字珠玑。追本溯源,条分缕析。初学书法者可读,成名大家更该读。清晨可读,深夜亦可读。落笔时需看,搁笔时也需看。抄书不如知书,知书不如通书。通书之径!看一遍有一遍的体会,读十遍有十遍的收获。不懂书法的人能看懂,精通书法的人更能看透。书道至简,尽在此卷。
采古来能书人名
知书房
采古来能书人名
羊欣
知书客169950
很多人都说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是书法史上的重要资料,我记得第一次在图书馆翻阅时,被它的简洁吸引。其他人关注的可能是里面收录的名家,我更在意的是羊欣记录这些人的态度。他能把这么多书法家的特点写得清楚明白,说明他真的很懂书法。这本书虽然短,但很实在,看得出作者下了功夫。现在看这种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书很少了。
采古来能书人名
知书房
采古来能书人名
羊欣
知书客484860
在书法史的角落里翻检,羊欣这本名录实在叫人失望。所谓的"能书人名"不过是堆砌名姓,既无真知灼见,又乏独到评语。我更在意的是那些被遗漏的民间书手,他们的墨迹才真正流淌着时代的血脉。羊欣身为名家子弟,眼界却被门第所囿,只见庙堂不见市井。这般狭隘的选录,如何当得起"采古"二字?细读方知,这不过是士大夫阶层的自我标榜罢了。
采古来能书人名
知书房
采古来能书人名
羊欣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