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53711
2025年09月03日
读罢《茶经》,心中竟生出几分茫然。这部被誉为茶道圣经的著作,与其说是品茗指南,不如说是一部令人困惑的密码本。陆羽笔下那些精确到分毫的茶器尺寸,那些玄之又玄的水品分级,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他写"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可今人哪能如唐人般随意取用山水?现代都市里,能找到一口干净的自来水已是万幸。 更教人费解的是,陆羽对茶事的执着近乎偏执。他细数二十四器,连炭夹都要专用,这般讲究,在快节奏的当下显得尤为奢侈。我常想,若陆羽穿越到现代,看见人们用茶包泡茶,怕是要气得拂袖而去。但转念一想,或许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追求,才成就了茶道的精髓。 最令我困惑的是书中那些充满诗意的描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这样的比喻固然美妙,可实际操作时又该如何把握?每次按图索骥,总觉得自己在煮一锅似是而非的汤水。也许茶道本就不该如此较真,就像陆羽自己说的"茶之为饮,发乎神明"。这般玄妙的说法,倒让现代人更加无所适从了。
茶经
知书房
茶经
陆羽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墨史
知书房
墨史
陆友 著
三卷。元陆友撰。其著作除《墨史》外,还有《砚史》、《印史》,诗文集有《杞菊轩稿》,现均已亡佚。其作《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七言古诗,可作研究《水浒传》故事演变的资料。今传世著作有《墨史》、《研北杂志》。《墨史》为一部集古来精于制墨者事迹的书。上卷,主要记载魏、晋、刘宋、唐各代著名制墨家事迹。于魏记韦诞一人,于晋记张金一人,于刘宋记张永一人,于唐记李阳冰、祖敏以下十九人。中卷,主要记载宋代制墨家的事迹。记宋代柴珣、陈朗以下一百三十余人。下卷,除记宋代制墨家外,于金记刘法、杨文秀二人,又记载了高丽、契丹、西域之墨,并载有杂记二十五则,均为墨之典故。是书搜罗精全,记载广博,并时有辨析考证,言之有据。如其论奚廷珪非李廷珪一条,作者旁证博引,从世家、子嗣、姓名、居地论证奚、李为二人,不过名字偶同罢了,较有说服力。现存知不斋本三卷、项药师刊本、刘泖生据厉樊榭钞本过录三卷、《敏求记》 载此书也作三卷、《四库全书》本等。
洛阳牡丹记
知书房
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 著
欧阳修撰。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和《牡丹记跋尾》四部分。《花品序第一》,写天下牡丹不能与洛阳牡丹相敌,洛阳牡丹花果为天下第一,驳斥洛阳牡丹之美盛,乃因洛阳居九州之中、得中气之和的说法,并记20多种特著之花名。《花释名第二》,详记牡丹各种品种的得名之由来,花色之特点,尤见名贵品种的产生是人们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指出牡丹不载于文字,文人吟咏篇什不多。《风俗记第三》,记叙洛阳人爱花赏花之习俗和向朝廷贡花之事,并对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等方法,详加说明,反映出当时园艺栽培之技术。《牡丹记跋尾》则叙蔡君谟书此“记”于石的经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言不繁,说事明晰。知识性很强,文风也朴实自然。在结构和行文上对陆游《天彭牡丹谱》有影响。
随园食单
知书房
随园食单
袁枚 著
《随园食单》,古代中国烹饪著作。共一卷。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 《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饮食名著。
精选书评
知书客117583
在茶道的世界里翻找,典籍太多,数不过来。这本书在书店看过两遍,别人都夸陆羽懂茶,我却一直没搞明白他为什么把煮水说得那么玄乎。烧开水泡茶,真的需要那么多讲究吗?古人做事有时候太复杂,让人看不懂。也许他们那时候的水质不一样吧,但现在的自来水烧开不也一样能喝?
茶经
知书房
茶经
陆羽
知书客622335
开春至今,终得闲隙细读陆羽《茶经》,前后两月有余。其中备具、煮饮二章最为精要,反覆诵读数遍。陆子穷尽茶事,详录采造之法,细陈烹点之规,使后世知茶道本源。其用心之专,考据之精,令人叹服。书中所述茶器功用,今人已多不解,可见古法渐失。茶之为饮,始于解渴,终成雅事,读此经方知其流转之妙。壬寅暮春记于沪上小楼。
茶经
知书房
茶经
陆羽
知书客897796
这本《茶经》被捧得过高了,陆羽几乎被神化。人们盛赞他将饮茶提升为一种文化,可读来只觉繁琐做作。繁琐的器具、刻板的流程,把一件寻常事弄得无比复杂,仿佛不按他的规矩来就不配喝茶。茶本该是简单的快乐,何必套上这么多条条框框?这般矫揉造作,倒失了茶的本真。说这是茶道,不如说是束缚。
茶经
知书房
茶经
陆羽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