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88336
2025年09月04日
值得反复品读。左思的《三都赋》以魏、蜀、吴三国都城为描写对象,铺陈排比,辞藻华美,堪称汉赋中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耗费作者十年心血,其构思之精巧、用典之繁复、气势之恢宏,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属罕见。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一脉相承,却又能独树一帜,开创了都城赋的新境界。 人们常惊叹于左思的才华,却鲜少体会他创作时的艰辛。据《晋书》记载,左思为撰写此赋,广泛搜集资料,甚至在家中各处都放置纸笔,随时记录灵感。"洛阳纸贵"的典故正是由此而来,可见当时人们对这篇赋作的推崇程度。这种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在今天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尤其值得深思。 《三都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珍贵的历史地理文献。左思对三个都城的地理位置、建筑布局、风俗民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描写成都时写道:"金城石郭,兼市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短短十六个字,就将成都的雄伟壮观勾勒得淋漓尽致。这种写实手法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不失为城市描写的典范。 在艺术表现上,左思创造性地运用了"以赋为史"的手法。他不仅描写都城的现状,还追溯其历史沿革,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纵深感。比如在描写建业时,他巧妙地将孙吴的兴衰融入其中,让读者在欣赏华丽辞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幻。这种多维度的写作方式,打破了传统赋作平面化的局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都赋》的语言艺术。左思善于化用经典,却又推陈出新。他笔下的对偶句式工整而不呆板,用典繁复而不晦涩。比如"神皋郁其特起,峻宇临其曾巅"这样的句子,既有《诗经》的典雅,又带着汉赋特有的气势。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从更深层次看,《三都赋》体现了左思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当时西晋刚刚统一三国,左思通过赋作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赞美。这种情怀在描写洛阳时尤为明显:"皇晋统天,光宅华夏。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国家强盛的自豪感。这种将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创作境界,正是《三都赋》能够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 在今天重读《三都赋》,依然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古代都城的繁华景象,更让我们思考城市与文明的关系。一座伟大的都城,必然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左思用他如椽大笔,为我们留下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每次阅读,都能获得新的感悟,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三都赋
知书房
三都赋
左思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著
汉赋。西汉扬雄作。是汉代宫殿赋的代表作之一。《汉书·扬雄传》说:“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畴、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又说:“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峦、枝鹊、露寒、棠梨、师得,游观屈奇瑰玮,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周宣所考,般庚所迁,夏卑宫室,唐虞棌椽三等之制也。且为其已久矣,非成帝所造,欲谏则非时,欲默则不能已,故遂推而隆之,乃上比于帝室紫宫,若曰此非人力之所能为,党鬼神可也。又是时赵昭仪方大幸,每上甘泉,常法从,在属车间豹尾中。故雄聊盛言车骑之众,参丽之驾,非所以感动天地,逆厘三神。又言‘屏玉女,却虙妃’,以微戒齐肃之事。赋成奏之,天子异焉。”明代张溥曾评此赋说:“自比讽谏,相如不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此赋是扬雄随汉成帝郊祀甘泉宫归还后所作。赋中把天子郊祀的盛况铺张得恍若遨游仙境,并颂扬刘氏王朝地久天长。同时,赋中又贯串着讽谏之意。作者以天帝居住的“紫宫”比拟甘泉宫的规模气概,意在讽示帝王的过分奢丽;又从现实中的甘泉宫追溯到历史上夏桀的“琁室”和商纣的“倾宫”,讽示成帝当以亡国之君为戒,讽谕之意更为明显。在艺术上,此赋铺陈夸张,想象丰富,气魄宏伟,文辞流丽,但属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缺乏自己的特色。
登徒子好色赋
知书房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其序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毁谤宋玉好色。楚王要宋玉:“有说则止,无说则退”。宋玉表白自己无此事,反证登徒子好色。他为自己辩解的一段文字非常精采:”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肥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先以层层递进的手法,推断“臣东家之子”是天下佳人;再以不能增减其身段和不用著施粉朱,以说明其是天生丽质;然后运用恰当比喻,呈现美女形象。这样的绝色女子“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了宋玉为自己辩白的力量。宋玉进而反证登徒子好色。这时,秦章华大夫又出来称赞郑、卫等地女子,其“不待饰装”之美更盛。因而使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李善在为《文选》作注时说,这篇赋“假以为辞,讽于淫也”。《登徒子好色赋》是影响相当大的作品,以致后来“登徒子”竟成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但对于本赋是否为宋玉所作,历来就有许多不同意见。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著
文论。三国魏曹丕(187—226)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据《三国志·文帝纪》称:“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裴松之注曰:“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明帝四年(230)春二月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文选》六臣注吕向:“文帝《典论》二十篇,兼论古者经典文事。”全书至宋佚散。曹丕为太子时的著作汇集,内容包括政治、伦理、生活、文化等。原文凡五卷,二十篇,曾刊刻于都城洛阳太学内。后因石碑毁废,仅存《自叙》和《论文》两篇。其中《论文》分析文人相轻原因,评价“建安七子”之作,强调文章应以“气”为主,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肯定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功能。
精选书评
知书客867282
有人读《三都赋》看到的是宏大的叙事,夸耀三都的富庶和权势。我却觉得里面的描写太夸张,像在堆砌辞藻。读起来很累,感觉纯粹是为了显示学问。我不敢相信当时真有人会花几年去抄写它。这种文章放在现在,可能连报纸副刊都登不上。左思花了十年写出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现代人没这个耐心。说到底,华丽的文字不能当饭吃。
三都赋
知书房
三都赋
左思
知书客162256
有人读《三都赋》,看到了洛阳的繁华盛世。有人读出了建业的江南烟雨。我翻开书页,却只感到一阵茫然。那些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都城图景,似乎与我眼前的世界毫无关联。现在的城市每天都在变化,高楼立起来,老街拆掉了。我弄不明白,古人描写的那些盛况,到底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传统文化很美,但有时候觉得离我们太远了。
三都赋
知书房
三都赋
左思
知书客964094
赋有词藻堆砌之病。明明很简单的事,非要绕几个弯来说。景物描写太多,读起来很费劲。开始还能看明白,后面就觉得很假。作者故意卖弄文采,搞得文章很做作。读完后没什么收获,反而觉得很累。比如"巫山"那段,完全没必要写那么长。表达思想的朋友不适合读,想研究古文的人也不该从这里开始。总之,这是一篇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