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55571
2025年09月03日
刘基的《郁离子》读来令人怅然,这位开国谋臣竟以寓言针砭时弊,字里行间尽是智者之忧。郁离子这个虚构人物,分明是刘基本人的化身,在元末乱世中冷眼观潮,却又忍不住指点江山。最痛心处莫过于那些讽喻昏君佞臣的篇章,尖锐如刀却又含蓄如水,可见他早已预见朱元璋的猜忌。乱世中的清醒者往往最苦,既要周旋于豺狼之间,又要守住心中那片净土。明朝开国后刘基的遭遇,恰似郁离子预写的结局,令人掩卷长叹。
郁离子
知书房
郁离子
刘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著
《西湖梦寻》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著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全书共五卷七十二则,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则记事之后选录先贤时人的诗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辉。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就是一部西湖诗文选。
三都赋
知书房
三都赋
左思 著
中国古代骈赋。西晋左思作。分《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前二篇假设西蜀公子与东吴王孙争相称颂三国时蜀都益、吴都建业的形势、物产、宫室情况,末一篇则由魏国先生盛赞魏都建设及魏国政治措施,强调立国根本在于政治设施而不在自然条件。写于左思青年至中年时期,据传历时10载。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一作泰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家贫寒,晋武帝时,其妹芬以才名被选入宫,乃举家迁入京师。官至秘书郎。后辞官退隐,专攻典籍。数岁病卒。左思在当时就有文名,但其作品流传下来的仅有赋3篇(《齐都赋》、《三都赋》、《白发赋》)、诗14首。其中以《三都赋》和《咏史》诗最负盛名。
河东赋
知书房
河东赋
扬雄 著
辞赋名篇。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元延二年(前11)三月,成帝帅群臣,横渡黄河,行幸河东祭祀后土。“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汉书》扬雄“自序”)。天子追踪殷周之墟,遥思尧舜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于是上《河东赋》以劝。此文可分为三段:开段为前引,写暮春谒神于河东,形容车驾旌旗之盛。中段述成帝追观先代遗迹:览介山,思晋文公及介子推;追慕大禹疏决龙门;登历观(山西永济县山名)而望舜之所耕。他将这些遗迹与远处战场陔下(项羽败处)南巢(夏桀败处)相较,认为这些地方均不如河东。于是天子乘翠龙,渡大河,登华山,该地祥云迎,甘雨降,天子遂叱风伯,呵雨师,大致斥令制风制雨。最后一段乃为对天子及汉代的歌功颂德,而这篇赋的结尾不带任何规谏之辞。扬雄自谓此文目的在于劝。然细绎全文,此赋表面上是对王朝汉德的颂扬,实际上寓讽谏于颂扬之中。姚鼐《古文辞类纂》评云:“《上林》之末有游乎六芝之囿及翱翔书圃之语。此文(《河东赋》)法之,借行游为喻,言以天道为车马,以六经为容,行乎帝王之途,何必巡望山川以为观览乎。”全文仿《楚辞》体,亦融合散体之字句。《汉书·扬雄传》所收录之四赋,《文选》仅此篇未录,其由盖因其体裁和文句不特出,此赋或非子云之佳作也。
精选书评
知书客784684
怪哉,这《郁离子》!读得懂又读不懂,似懂非懂,欲说还休。时而豁然开朗,转眼又坠入云雾。智者得其三昧,愚者得其皮毛。得意时读来如醍醐灌顶,失意时愈读愈觉困顿。治国之道乎?处世之方乎?寓言耶?实言耶?刘伯温这老狐狸,到底卖的什么药?分明是个谜,偏要人苦思。读着读着,竟不知是我在读书,还是书在读我。
郁离子
知书房
郁离子
刘基
知书客261696
这本书我在地铁上读完两遍。别人都说刘伯温聪明,但我觉得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写这些故事。当时他处境艰难,被贬官在家,还能写出《郁离子》这样的书。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九头鸟"的故事,讲一群鸟互相撕咬,最后都死了。这让我明白,做人不能只顾自己。刘伯温用动物故事讲道理,简单易懂。他在困境中还不放弃写作,这点特别激励人。
郁离子
知书房
郁离子
刘基
知书客205177
怪哉,此书似雾里看花。顺读不得其解,逆读更不知所云。豁达时读来如坠五里雾,郁结时愈觉其晦涩难明。智者或能窥其玄机,愚者如我徒增困惑。顺境时读恐失其真意,逆境时读反添迷惘。求道不如问道,问道不如忘道,然《郁离子》之道,究竟在何处?每每捧卷,总觉其中藏有大智慧,却又如隔纱望月,触之不得,思之愈乱。
郁离子
知书房
郁离子
刘基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