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84684
2025年06月27日
怪哉,这《郁离子》!读得懂又读不懂,似懂非懂,欲说还休。时而豁然开朗,转眼又坠入云雾。智者得其三昧,愚者得其皮毛。得意时读来如醍醐灌顶,失意时愈读愈觉困顿。治国之道乎?处世之方乎?寓言耶?实言耶?刘伯温这老狐狸,到底卖的什么药?分明是个谜,偏要人苦思。读着读着,竟不知是我在读书,还是书在读我。
郁离子
知书房
郁离子
刘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哀永逝文
知书房
哀永逝文
潘岳 著
辞赋名篇。西晋潘岳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本文作于元康六年,为亡妻送殡之辞,描写了作者和亲属哭别、送葬、安葬、归来哭祭的一天殡葬活动。清晨,嫂侄慈姑、作者自己及送殡者,“咸惊号兮抚膺”;拆席送葬时,凄切增欷,俯仰挥泪;将灵柩安葬之后,“归反哭兮殡宫,声有止兮哀无终”。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多层面抒写作者自己对亡妻永别的悲痛情感。先是叙事显情,逝日永长,离居遥远,终天不返,以示绝别的悲哀;接着想象亡妻仿佛徘徊故宇不忍离去,以幻觉突现思念深情;再用外部自然悲景来烘托,马回首不前,鱼仰沫失濑,风冷冷入帷,云霏霏承盖,因物写人,悲痛难言;又用“遇目无兆,寤寐弗梦”的希望之破灭,将悼念之情写到极端。全文叙事言情,真实具体,流自肺腑,富有感染力。汉武帝的《李夫人赋》也是用幻觉、悲景、梦幻来写思念之情,本文不能说不受其影响,而凄凉深婉则远过之。
王侍中集
知书房
王侍中集
王粲 著
别集名。一名《王仲宣集》,东汉王粲(字仲宣,官侍中)作。王集最初无刻本。《隋书·经籍志》著录“后汉侍中王粲集十一卷”,至唐代为10卷,宋代只存8卷,均早佚。现存最早者为明人搜集整理之辑本,其中又以张溥之《王侍中集》最为完备。全书不分卷,计收《大暑赋》、《游海赋》、《浮淮赋》、《闲邪赋》、《出妇赋》、《思友赋》、《登楼赋》等25篇,以及书、檄、文、论、颂等21篇和《七哀诗》、《从军诗》、《咏史诗》等若干首诗歌。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对张本又有所订补。
阮籍集
知书房
阮籍集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1696
这本书我在地铁上读完两遍。别人都说刘伯温聪明,但我觉得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写这些故事。当时他处境艰难,被贬官在家,还能写出《郁离子》这样的书。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九头鸟"的故事,讲一群鸟互相撕咬,最后都死了。这让我明白,做人不能只顾自己。刘伯温用动物故事讲道理,简单易懂。他在困境中还不放弃写作,这点特别激励人。
郁离子
知书房
郁离子
刘基
知书客205177
怪哉,此书似雾里看花。顺读不得其解,逆读更不知所云。豁达时读来如坠五里雾,郁结时愈觉其晦涩难明。智者或能窥其玄机,愚者如我徒增困惑。顺境时读恐失其真意,逆境时读反添迷惘。求道不如问道,问道不如忘道,然《郁离子》之道,究竟在何处?每每捧卷,总觉其中藏有大智慧,却又如隔纱望月,触之不得,思之愈乱。
郁离子
知书房
郁离子
刘基
知书客714754
乙巳初春得览扬雄《甘泉赋》,阅旬日而竟。铺陈夸饰,动辄千言,徒以"甘泉"为题,实则极写宫室之美,郊祀之盛,堆砌辞藻,殆同獭祭。所谓"劝百讽一"者,终不免谀颂之讥。以子云之才,而作此等侍从文字,诚为可惜。昔人谓其"悔其少作",吾于《甘泉》一篇尤信之。丙午花朝日,孤山樵子批于西泠寓斋。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