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88064
2025年09月03日
论理精当,言简义深。
法言
知书房
法言
扬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著
东汉王符著。《后汉书·王符传》:“和、安(东汉和帝、安帝)之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30余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潜夫论》。”全书共10卷,36篇。其中《本训》提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宇宙生成论,因其将“道”、“器”并列,又有二元论倾向。《卜列》、《巫列》等篇批判了世俗迷信思想。其他大多篇章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从政治、经济到军事边防、风俗教化的各种弊端进行了广泛的评析。政治上继承先秦“民本”思想,强调“天以民为心”(《本政》),“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认为“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述赦》),应爱惜日力民时,使“民安静而力有余”(《爱日》)。书中伦理思想丰富,主要见于《论荣》、《考绩》、《思贤》、《慎微》、《爱日》、《交际》、《明忠》、《德化》等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潜夫论》“洞悉政体似《易言》而明切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有《汉魏丛书》、《四部丛刊本》,注本有清汪继培的《潜夫论笺》。收入《诸子集成》、《百子全书》。
说苑
知书房
说苑
刘向 著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成书于鸿泰四年(前17)。原20卷,78。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著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精选书评
知书客221718
《法言》谈天而不涉玄虚,以 “玄者,幽摛万类而不见形者也” 解释宇宙本原,却落脚于 “人能弘道” 的人文精神。反对 “营营青史” 的逐利之徒,推崇 “石画之臣” 的骨鲠之节,将抽象哲理化为具体人格范型,千载之下,犹见士人风骨。
法言
知书房
法言
扬雄
知书客436937
作为汉代思想转型期的代表作,《法言》上接先秦诸子余韵,下开魏晋玄谈先河。扬雄以 “雕虫篆刻” 自嘲辞赋,却在问答中锤炼出精警语录体,如 “珍其装,美其服,利其器,而后市”,喻示修己与济世的本末关系,于微言中见大义。
法言
知书房
法言
扬雄
知书客313783
此书可称经典?未必尽然!规规矩矩可读,颠三倒四也可读,正襟危坐时勉强可读,昏昏欲睡时更觉催眠。大儒读了皱眉,小儒读了迷糊。圣贤道理何其多,真能践行有几何?求学不如求问,求问不如求疑。质疑之魂!如此繁复文字,今人读来,只怕三分茫然,七分困倦。所谓微言大义,不过是一地散落的竹简罢了。
法言
知书房
法言
扬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