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36032
2025年09月04日
说来实在汗颜,直到而立之年才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这部明清之际的鸿篇巨著《日知录》。这部积三十年之功写就的札记,其考据之精审令人叹服,每条不过百字却字字珠玑;见解之独到使人拍案,寻常事物中总能掘出新意;体系之庞杂又叫人目眩,从天文历算到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年轻时总觉得这类考据文字枯燥艰涩,如今细读才发现是自己当年不识真味,这分明是一部浓缩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录。 顾炎武的治学方法尤为令人神往。他那种"采铜于山"的治学态度,将原始材料熔铸成新的见解,恰似考古学家在残简断碑中拼凑历史真相。最打动我的是他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诠释,这个在后世被简化成口号的概念,在原典中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他论证"保国"与"保天下"之辨时展现的逻辑力量,让人看到思想可以如何穿透时空。 这些思想的永恒魅力,或许正源于它们的未完成性。就像顾炎武终其一生都在修订《日知录》,他的许多观点都留有继续探讨的空间。试想,若他的经世致用之学真的在当世得以完全实现,这些思想还会如此引人深思吗?正是这种开放性和可能性,让我们不断重读《日知录》,在字里行间寻找新的启示。每当我思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主张时,总会不自觉地推想:若是顾炎武能看到三百年后的社会变革,他会如何修正自己的见解?在这种思想对话中,《日知录》的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语言文字的考辨。顾炎武对古今字义的辨析,展现了一种近乎现代语言学的敏锐。他在考订《诗经》用字时展现的严谨,让今天的学术论文都相形见绌。这种治学精神,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池北偶谈
知书房
池北偶谈
王士祯 著
笔记。又称《石帆亭纪谈》。清王士祯(1634—1711)撰。二十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因居宅西有圃,圃中有池,池北有屋数椽,故名。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类。凡一千二百九十二条,约三十万字。“谈故”记载清典章、科甲制度。如《八旗开科》、《台湾开科》等,“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列女逸事。可补史阙。如《史阁部》记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诣清营,不屈被杀,大义凛然。“谈艺”占全书三分之一,以神韵说评诗论画,亦有见解。“谈异”专记神鬼怪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诙谐嘲谑,寓有劝惩褒贬之意。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闽中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铅印本等。
反经
知书房
反经
赵蕤 著
《反经》原名《长短经》,《长短要术》由唐代赵蕤著,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这是一部智谋奇书,因为主要讲帝王权谋、有资于治国之道。本书所讲帝王之道可分为“为政”、“王霸”和“治兵”三大部分。“为政”包括《文上》、《文中》、《文下》前三卷,主要讲帝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手段:如卷首《大体》篇即提出“天子拱己而正”的帝王为政之术,围绕这个问题,下文的《任长》、《品目》、《量才》、《知人》、《察相》、《论士》六篇都是从人才问题展开,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人则兴,失士则崩”,故帝王应掌握如何了解、鉴别、争取、使用人才。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
权谋残卷
知书房
权谋残卷
张居正 著
《权谋残卷》是明代张居正所作的一部权谋类著作,共分为13卷。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色而究其实。 察者智,不察者迷;明察,进可以全国,退可以保身。君子宜惕然。
精选书评
知书客241782
翻阅《日知录》者,往往惊叹顾炎武的博学强记,我却更留意他研究事物的方法。不做空谈,不尚浮华,每一条札记都从实地考察中来,每条论断必引十方证据。身处明清易代之际,仍能保持如此严谨的治学态度,尤为难得。今人读书常求速成,而顾氏一字一句皆从实践中来,这种治学精神,在当下更具启示意义。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知书客353055
在书店两回翻完《日知录》,多数人佩服顾炎武的学问。但更打动我的是他写这些笔记时的状态。一个明朝遗民,天天考证古代制度,表面上在做学问,实际是在乱世里给自己找点事做。今人读来觉得枯燥,但对当时的他来说,恐怕是活下去的一种方式。读书有时不是为了长见识,而是为了撑过每一天。这书的价值不全在内容,更在写书人的处境。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知书客777976
用了四个月才读完这部书,感觉很吃力。顾炎武写的考证太多,内容太琐碎,读起来很枯燥。书中有很多地方讨论古代制度,但这些内容对现在的读者来说没什么用。他的文笔也很普通,没有什么精彩的地方。整本书就像一大堆笔记拼凑起来的,缺乏系统性。我觉得这本书被过分吹捧了,实际价值没有传说中那么高。壬寅冬日记于北京。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