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33035
2025年07月30日
此曲传为梁代琴家丘明所传,今观《碣石调幽兰》谱本,虽历千年风霜而神韵犹存,指法节奏纤毫毕现,令人叹服古人记谱之精妙。其音调清越孤高,如幽兰生于空谷,自有一种不随流俗的傲骨。当今琴人抚弦操缦,仍能感受其中蕴含的魏晋风骨,殊为难得。昔人云"兰之猗猗,扬扬其香",此曲正得此中三昧,诚为华夏音乐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采古来能书人名
知书房
采古来能书人名
羊欣 著
书家名录。南朝宋羊欣撰。一卷。名录列有自秦至晋的能书者李斯、赵高、程邈、曹喜、蔡邕、陈遵、王次仲、师宜官、梁鹄、邯郸淳、毛弘、左子邑、杜度、崔瑗、崔寔、张芝、张昶、姜诩、梁宣、田彦和、韦诞、韦少季、罗晖、赵袭、张超、刘德升、钟繇、胡昭、钟会、卫觊、卫瓘、卫恒等人。
棋经十三篇
知书房
棋经十三篇
佚名 著
《棋经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论用笔十法
知书房
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 著
一卷。唐·张怀瓘撰。是书为以四字一句之口诀,归纳出用笔之规则,共十项。所列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了变转。每项规则之下均有解释。提出“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等书法笔势的审美原则。强调上下偃仰离合、阴阳左右相应的辩证法审美范畴。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1156
妙曲?怪哉!《碣石调幽兰》号称奇谱,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古谱难解若天书,音节拗口似嚼蜡。说是大雅之作,听来却像醉汉呓语。琴坛奉若至宝,可几个凡人真能参透?需焚香沐浴方可抚弄?还是故作高深唬人?所谓"十载方得一音",到底是艺之精妙,还是故弄玄虚?古拙未必尽善,玄奥未必通达。这幽兰,怕是只宜幽居独赏,难入寻常百姓家。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知书客896527
在古琴谱里翻找,《碣石调幽兰》值得反复看。别人在听曲调,我在看谱子。这谱子记了指法,还写了情绪。古人按下琴弦的时候,想着什么?谱子写得很细,连呼吸都记下了。现在人弹琴,追求声音大,古人却在意小音。这套谱子保存到现在不容易,能看到是我们的运气。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知书客176139
在琴曲里翻来覆去听了很多遍,《碣石调幽兰》总是最抓耳的那一首。别人都在谈论这首曲子的技法高超,我却被它的沉郁气质打动。琴弦拨动时的那种克制,像是把千言万语都憋在心里。弹琴的人得有多深的阅历,才能弹出这种欲言又止的感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处说不出的苦闷,这曲子刚好戳中了那个点。好的音乐就是能让你觉得有人懂你。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