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82233
2025年06月27日
翻这本《乐论》,很多人夸荀子把音乐的作用说得很透彻。但我觉得他把音乐硬生生绑在道德教化上,太死板了。他说音乐必须为政治服务,这想法现在看很可笑。音乐就是音乐,好听就行,非要扯上什么移风易俗。荀子这种论调,说白了就是给统治者找借口控制百姓。他把人想得太简单,把艺术想得太工具化。这种书读多了,只会让人变古板。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用笔法
知书房
用笔法
钟繇 著
三国魏钟繇著。载于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以自然元气宇宙论讨论书法艺术,认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书法家创造书法就如天以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的美。文中还忆其学书:“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强调书家学习用笔的重要性,描其艰辛。所谓“每见万类,皆画象之”,主张学书根本上应师法天地自然。其说在中国书法美学上有重要地位。
续画品
知书房
续画品
姚最 著
一卷。又称 《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无双,故继《古画品录》而作 《续画品》。《续画品》只叙年代,不分品第,以梁元帝始,于解倩终,共录二十人。其中论断既有一人一论,亦有二人、甚至三人一论,如嵇宝均与聂松二人一论,释僧珍和释僧觉二人一论,释迦佛陀、吉底惧及摩罗菩提为三人一论,共存十六则论断。有人名下附有标注,如第一条“湘东殿下”下注曰:“梁元帝初封湘东王,尝画芙蓉图、醮鼎图。”似这类注释尚属姚氏之本文。而如 “张僧繇”条下之“五代梁时吴兴人”则绝非姚氏所注,为后人传抄时增益。姚最对二十位画家之论评多则五六行,少则三四句,气体雅隽,骈词俪句,辞采秀丽,但其内容单薄,不成系统,故被张彦远之 《历代名画记》讥为浅薄漏略,亦是实词。《续画品》 有明刊本、《画苑》本、《津逮秘书》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 本、《美术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四库全书》 本。
答陶隐居论书
知书房
答陶隐居论书
萧衍 著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为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启九篇之一。探讨书法之论,文字简练,对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结字、骨力、用墨、笔法等,皆有精辟论述。为临书的心得之作,也是对书法技法的概括总结。
精选书评
知书客356835
有人从《乐论》里听出"乐者乐也"的欢愉自在。有人听出"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宏大境界。我读《乐论》时,像是坐在一位智者对面,看他用音乐诠释生命的真谛。音乐不只是耳朵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古人对音乐的思考。这些关于和谐的智慧,正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声音。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知书客619215
用了两周时间读完这本《乐论》。表面看是讲音乐理论,实际内容却多是道德说教。作者把音乐和礼法绑在一起,要求必须符合儒家规范。这种观点太保守,否定音乐的独立价值。书中排斥民间音乐,只认可宫廷雅乐,显得很狭隘。理论部分缺乏系统论证,多是个人臆断。一些观点甚至违背常识。总体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很有限。 丙申冬日记于苏州。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知书客989322
《乐论》者,天地人伦之通衢也!悲者读之愈悲,欢者读之愈欢。可佐酒读,可伴茶读,浅尝有味,深究无穷。乐之本在人心不在器,在真情不在声。圣人作乐以和神人,今人听乐只求悦耳,何其谬也!快板使人腾跃,慢调使人沉思,急管繁弦中藏着人生百味。读此论时,忽觉古今乐章皆在耳畔,妙哉!然则今之乐不如古之乐耶?非也非也,人心不古耳。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