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89322
2025年06月28日
《乐论》者,天地人伦之通衢也!悲者读之愈悲,欢者读之愈欢。可佐酒读,可伴茶读,浅尝有味,深究无穷。乐之本在人心不在器,在真情不在声。圣人作乐以和神人,今人听乐只求悦耳,何其谬也!快板使人腾跃,慢调使人沉思,急管繁弦中藏着人生百味。读此论时,忽觉古今乐章皆在耳畔,妙哉!然则今之乐不如古之乐耶?非也非也,人心不古耳。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与梁武帝论书启
知书房
与梁武帝论书启
陶弘景 著
南朝陶弘景撰。是作者写给梁武帝的论书信札。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陶隐居”,为齐梁间著名书法家。梁武帝萧衍为书法史上帝王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之一。《论书启》主要评“钟张”、“二王”(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之优劣。萧衍在《论书启》中曾对钟王“褒贬大备”,一言以蔽之曰:“元常(钟)老骨”,“子敬(献之)懦肌”,“逸少(羲之)得进退之间”,陶对萧的“玉科”奉若神明,对王献之书风斥之谓“沦迷”,二人所见略同。
临池诀
知书房
临池诀
卢携 著
又作《临池妙诀》。唐代卢携编。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谓智永乃王羲之、王献之之后,得其家法,以之传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其子陆彦远,彦远传携本人。取《翰林隐术》、王羲之《笔势论》、徐浩《论书》、《窦暨字格》、《永字八法势论》等著作,删繁选要,以成此篇。
笔意赞
知书房
笔意赞
王僧虔 著
南齐王僧虔著。王僧虔其祖王珣(字伯远)与王羲之同宗族,多有书法著述,今传有《书赋》、《论书表》、《又论书》、《笔意赞》等几千字。《笔意赞》其文最短,全文不足200百字。然而所论极精,历来脍炙人口。《笔意赞》是书法创作要论。首先立论曰:“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彩与形质论,缘于《淮南子·原道训》,以此为书法审美的原则。
精选书评
知书客224598
世人多赞阮籍《乐论》通达平正,我却见其迂腐可厌。他将音乐绑上道德的枷锁,硬要说八音克谐能移风易俗。什么"乐者乐也"的套话,不过是为统治者粉饰太平罢了。真正懂音律的人,谁会在意那些教条?音乐本应如竹林七贤般自由不羁,何必非要充当教化工具。这般论调,与束缚人心的礼教何异?读来只觉得满纸腐儒气息扑面而来。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知书客514136
妙哉,阮籍之乐论!快意、酣畅、透彻!可正读,可反读,可细品,可粗览。得意时当读,失意时更当读。文人雅士可悟,市井百姓也可悟。礼崩乐坏时需读,歌舞升平时也需读。听乐不如知乐,知乐不如通乐。乐者,天地之和也;和者,人心之安也。阮公以狂放写中和,以孤愤解大义,真乃知音者说与知音听!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知书客204492
在诸多音乐理论中反复研读,荀子的《乐论》独树一帜。人们常赞叹其对音乐教化功能的阐述,我却更折服于他敢于挑战墨子"非乐"主张的勇气。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能如此坚定地为音乐正名,实属难得。他不仅看到了音乐的审美价值,更洞察到其维系人伦、和谐社会的作用。这份超前于时代的洞见,让后世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中国人都为之自豪。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