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52026
2025年09月03日
这部兵书不过区区数篇,却着实用力过猛。吴起竟将治军用兵之道,说得如此轻巧,仿佛排兵布阵如同儿戏。看他高谈"五胜之道",细究之下却尽是些陈词滥调,哪里比得上孙武的深谋远虑?更可笑的是,书中处处标榜仁义,偏这吴起本就是个杀妻求将、母丧不归的伪君子。这般言行相悖之作,纵有些谋略可取,终究难掩其人格之卑劣。后人读之,当明辨其诈伪,勿为虚言所惑。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著
《素书》相传为秦朝末期黄石公作著,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民间视此书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著
《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盖《太公阴谋》梁时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时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阴谋〉》三卷。该书乃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书。《汉志》的《诸子略》道家(刘歆《七略》入《兵书略》)著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韬》,《言》即《太公金匮》,《谋》即《太公阴谋》。“兵事”之权谋当然秘密,自然其“谋”可称为“阴谋”(“阴”的古义有隐晦、秘密之义),如《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返)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乃阴厚使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条论证《六韬》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之作,从原则上说那些证据也是考证《太公阴谋》的证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一于辨证《六韬》中云:“《汉志》著录之例,只以著书之人题其书,而不别著书名,《老子》不名《道德经》,《淮南》不名《鸿烈》,《蒯子》不名《雋永》,故《太公》之书不名《六韬》《阴谋》《金匮兵法》等也,至《隋志》乃著之耳。”其言甚是。唐元和(公元806—820年)前后马总摘编《意林》有《太公六韬》六卷、《太公金匮》二卷,而无《太公阴谋》,盖经安史之乱而亡佚。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为《太公阴谋》之逸文者。
将苑
知书房
将苑
诸葛亮 著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又称《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书》、《武侯心书》、《新书》、《武侯新书》等。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现存版本中,这几种称谓都有,核其内容,虽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书异名。
精选书评
知书客259949
兵书之奇,武学之巅!妙哉、绝哉、痛快哉!《吴子》可日夜研读,可沙场践悟。治军用此,修身亦用此。将帅可通其精髓,士卒亦能得其要领。顺境时读之如虎添翼,逆境时读之拨云见日。求胜不如知胜,知胜不如谋胜。谋胜之道,尽在此书!比之《孙子》更显实战,论之《六韬》更见锋芒。读罢此书,方知何为真正的兵法大家。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客216588
糟书,兵法之糟粕。假大空,虚张声势。可以当反面教材看,可以当笑话看。白天看浪费时间,晚上看影响睡眠。将军看了误事,士兵看了丧胆。打仗时不实用,和平时更没用。与其研究《吴子》,不如研究《孙子》。学兵法要找对人,读书要读真经典。《吴子》就是本烂书,浪费纸墨浪费钱。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客817857
在书店角落重读这部兵家经典时,多数人折服于吴起的治军之才,我却格外留心那些君臣对答的细节。魏武侯问政时的忐忑,吴起直言不讳的勇气,字里行间都是为政者难得的清醒。自古将领善战者众,而能让君主放下身段聆听逆言的又有几人?读至"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处,忽然惊觉:原来最锋利的兵法,从来不是刀剑,而是那颗不惧犯颜的赤诚之心。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