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26468
2025年07月30日
巨著,政书之鼻祖。好,很好,太好!可按朝代查,可按制度查,可通读,可精读。春风得意时能读,失意落魄时也能读。学者能解渴,官员也能用。治国理政要知道,为人处世也要知道。问人不如查书,读书不如用书。用书之道!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明史
知书房
明史
佚名 著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宜都记
知书房
宜都记
袁山松 著
《宜都记》,亦称《宜都山川记》,是东晋袁山松(一作袁崧)任宜都(今属湖北)郡守时所作。原书已散佚,从唐代开始,陆续有人辑其佚文。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陶宗仪《说郛》等均有辑文。这里所选的三段文字,即参校各本辑文整理而成的。《宜都记》是较早的一部以记述山川为主要内容的地方志。其中对长江三峡的描写尤为精绝,为盛弘之《荆州记》写三峡所本,后又经郦道元加以扩充丰富,写进《水经注》。《宜都记》以文学的笔调写三峡山水之美,应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虽然全文已散佚,但从仅存的这几段来看,也足以说明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其审美眼光、文字技巧都是相当高明的。唯其如此,才为后人所称引,成为摹写三峡山水的范本。
燕丹子
知书房
燕丹子
佚名 著
《燕丹子》作为一部现存的汉代最优秀的历史小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是以战国末期,强秦将吞并燕国为历史背景,叙写了燕太子丹为雪秦耻、拯救国祚,延请刺客荆轲去秦国行刺秦王,终致失败的悲剧故事。《燕丹子》流传至今,原貌已不可见,今本是清人纪晓岚从明代《永乐大典》中全文抄出后,授学者孙星衍校订、整理出来的。《燕丹子》的成书历来众说纷纭,在这争论背后其实是对于小说起源问题的思考。其实,《燕丹子》是杂史,它的成书可以定为秦汉间。
精选书评
知书客935589
从立夏读到霜降,前后翻了五个月才读完这部《通典》。最后几卷关于边防的内容,因为不熟悉地理,只是草草看过。杜佑这人实在厉害,能把历代制度说得这么清楚。他讲田赋、选官、兵制这些事,条理分明,让人一看就懂。现在的人写制度史,还常常要回头参考他这套书。可惜他处在唐朝中期,没能看到安史之乱后的变化。辛卯年冬夜于北京家中记。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知书客494278
在书店翻《通典》,大部头,读起来很吃力。别人都说杜佑写得好,材料多,但我发现他太偏官修史书那一套。很多内容直接抄官府档案,根本没自己的判断。他吹捧唐朝制度多完美,其实漏洞一堆。最烦人的是,明明写制度演变,却处处维护当权者。通典号称典章制度大全,结果就是给统治者脸上贴金。普通人想看真实历史,还是绕道吧。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知书客626252
杜佑,这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唐朝中叶的宰相,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痛定思痛,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为来今龟镜”,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史称《杜佑通典》。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