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28935
2025年09月04日
从《通典》里看历史,越读越觉得杜佑这个人不简单。他把那么多朝代的制度都整理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看就明白。特别是关于财政和经济那些事,写得特别实在。 现在的人看这些古代制度,可能会觉得离我们很远。但仔细想想,其实很多道理到现在都没变。比如他写税收那部分,就能看出老百姓的负担从来都不轻。还有他记录的那些改革措施,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都能让人想到现在的事情。 我读的时候经常想,杜佑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功夫写这本书。后来慢慢懂了,他可能就是想把这些经验留下来,让后人少走弯路。这种心情,现在的人应该都能理解。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著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时因为志才是沈约亲自创作的部分(人物传记多抄前人徐爰之宋书),所以志的价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分量占全书的一半。
吴越春秋
知书房
吴越春秋
赵晔 著
地方史。原为十二卷,现存十卷。东汉赵晔撰。成书于东汉初年。赵晔,字君长。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曾远道去往四川从经师杜抚学韩诗。著有《韩诗谱》、《诗细历神渊》、《涉道微》及《吴越春秋》等书,今仅存《吴越春秋》一种。《吴越春秋》类似《越绝书》,主要记载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之事。共十卷。分为内、外传。前5卷述吴事,起自吴太伯,迄于夫差,称内传。后5卷述越事,始于无余,终至勾践,称外传。
元史
知书房
元史
宋濂 著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祎(1321~1373年)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精选书评
知书客494278
在书店翻《通典》,大部头,读起来很吃力。别人都说杜佑写得好,材料多,但我发现他太偏官修史书那一套。很多内容直接抄官府档案,根本没自己的判断。他吹捧唐朝制度多完美,其实漏洞一堆。最烦人的是,明明写制度演变,却处处维护当权者。通典号称典章制度大全,结果就是给统治者脸上贴金。普通人想看真实历史,还是绕道吧。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知书客935589
从立夏读到霜降,前后翻了五个月才读完这部《通典》。最后几卷关于边防的内容,因为不熟悉地理,只是草草看过。杜佑这人实在厉害,能把历代制度说得这么清楚。他讲田赋、选官、兵制这些事,条理分明,让人一看就懂。现在的人写制度史,还常常要回头参考他这套书。可惜他处在唐朝中期,没能看到安史之乱后的变化。辛卯年冬夜于北京家中记。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知书客993915
在杜佑的《通典》里爬梳,千年典章俱在眼前。人们多注目于制度沿革的精微考辨,我却更震撼于那份直面时弊的勇气。天宝年间的乱象,贞观之治的良法,他都敢秉笔直书。身处庙堂而心系苍生,这才是史家最难能的气象。今人读史,往往止于猎奇,却忘了制度背后都是血肉之躯。杜佑写的是条文,照见的却是人心。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