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19690
2025年09月03日
张怀瓘的《六体书论》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他把六种书体分析得明明白白,从篆书到草书,每一样都讲得透彻。他的理论不仅全面,而且实用,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最难得的是,他用自己的实践验证了理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样的成就,放在整个书法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今天的我们还能从他的著作中学到真东西,这就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六体书论
知书房
六体书论
张怀瓘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古画品录
知书房
古画品录
谢赫 著
又称《古今画品》或《画品》。 画评、 画品。南朝齐谢赫。 南朝齐梁画家谢赫著。共一卷。成书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532~549)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品评画家绘画的论著。 有《津逮》本、《说郛》本、《百川学海》本、《书画谱》本、《学津讨原》本、《美术丛书》本。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根据他们的艺术造诣, 分成六品: 第一品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第二品顾骏之、陆绥、袁茜。第三品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 江僧宝、 吴暕、 张则、陆杲。第四品蘧道愍、章继伯、顾宝光、王微、史道硕。第五品刘顼、晋明帝、刘绍祖。第六品宗炳、 丁光。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六法论”,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为“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树立了绘画批评的典范,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评的标准, 以致“六法”一词,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或理论、技法的总称。
笔意赞
知书房
笔意赞
王僧虔 著
南齐王僧虔著。王僧虔其祖王珣(字伯远)与王羲之同宗族,多有书法著述,今传有《书赋》、《论书表》、《又论书》、《笔意赞》等几千字。《笔意赞》其文最短,全文不足200百字。然而所论极精,历来脍炙人口。《笔意赞》是书法创作要论。首先立论曰:“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彩与形质论,缘于《淮南子·原道训》,以此为书法审美的原则。
笠翁对韵
知书房
笠翁对韵
李渔 著
《笠翁对韵》清朝李渔(号笠翁)著文集,约作于明末清初,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声律启蒙读物。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2139
翻看《六体书论》,多数人会赞叹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精妙。但我更在意书中提到的“飞白”一体。这种书法在历史中逐渐消失,很少有人研究。作者能详细记录飞白的特点和技法,保存了珍贵的资料。书法记载容易遗漏小众的流派,这本书做到了全面。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治学的严谨态度。学者编书时常常忽略边缘内容,这种态度值得学习。
六体书论
知书房
六体书论
张怀瓘
知书客514136
自暮春至仲夏,时断时续读竟张怀瓘《六体书论》,凡两月有余。其论篆籀简古,隶楷精微,行草飞动,皆能切中肯綮。尤赏其"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之说,道尽书艺三昧。怀瓘以鉴赏家眼力作理论文章,譬喻生动,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令人顿悟笔法之妙。后世论书者多祖述其说,足见此作之不朽。壬寅长夏墨禅记于沪上小筑。
六体书论
知书房
六体书论
张怀瓘
知书客132387
绝了,这才是写字的天书。横着看竖着看都行,站着看躺着看都行。高兴时能看,不高兴时更能看。书法家看得懂,小学生也看得懂。写不好字要读,写得好字更要读。临帖不如懂帖,懂帖不如通帖。通帖的钥匙就在这里!有的地方很玄乎,有的地方又特别实在。看不懂就先放着,过几年再翻出来,突然就明白了。这本书能把人看哭,也能把人看笑。
六体书论
知书房
六体书论
张怀瓘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