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63346
2025年07月30日
张怀瓘《六体书论》专讲书法六体,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我读此书,深感古人论艺之精微。他将篆、隶、草、行、楷、飞白六体一一剖析,既说源流,又论技法。最难得的是,他不空谈理论,字字皆有来历。可惜今日能静心研习书法者已不多,更少有人能体会其中三昧。张氏此书,看似讲书法,实则蕴含做人道理。一笔一画间,可见古人治学之严谨。
六体书论
知书房
六体书论
张怀瓘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论用笔十法
知书房
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 著
一卷。唐·张怀瓘撰。是书为以四字一句之口诀,归纳出用笔之规则,共十项。所列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了变转。每项规则之下均有解释。提出“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等书法笔势的审美原则。强调上下偃仰离合、阴阳左右相应的辩证法审美范畴。
声无哀乐论
知书房
声无哀乐论
嵇康 著
晋人嵇康著,从声音本性与情感特征的关联上研究音乐本质的著作。同阮籍一样,他们都去探究追寻“乐”的“自然”本体;与阮籍不同的是:嵇康从“养生论”角度去发掘,而“养生论”在阮籍的乐论中没有什么地位。嵇康认为音乐可以养生,而养生的根本在于精神上的和,因此,嵇康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和”。《声无哀乐论》的直接理论基础是他的养生论。这种养生,与道家“全身保生”的养生不同,主要是“养神”即培养个体人格的独立性。但是,《声无哀乐论》又不是以“养生”为直接出发点的。他的直接出发点在于“养生”后面的“本体”——“和”。“和”不仅是“养生”而且也是“乐”的“本体”。人体有盛衰,“和”不变;音乐有“五音”,“和”常存。“乐”的“本体”—“和”,是永恒的常驻不变的,它本身没有欢乐与悲哀可言。人之所以感到似乎“乐”有“哀乐”,是把现象与本体混为一谈了。在嵇康看来,“哀乐”是人的情感的体现,是情感的特征,与“乐”的“本体”不是一回事,“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如果你高兴了,就从“和声”中听到欢乐;如果你悲哀了,就从“和声”中听到忧愁。其实,“和声”还是“和声”,它并不改变本性,还是如风一样,自由吹拂。至于你感到“哀乐”那是你的情感使然,并非声音使你“哀乐”。这一点,在美学上有重要价值。它强调了主体自身情感状态在审美和艺术欣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审美感受的个体差异现象。“声无哀乐”而人能感受哀乐,人有哀乐却不能改变声音,正说明声音超越了哀乐,不被哀乐所局限。这正是艺术的本质。就是要使艺术超出有限而达到无限,使“至和之声,无所不感”,“兼御群理,总发众情。”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著
琴曲,现存最古老的古琴乐谱。据谱前小序,知此曲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作者无名氏,它通过对深山幽谷中发散清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想法和思想状况。“碣石调”是古曲调名,即相和歌瑟调中陇西地区的歌曲。因用其填唱曹操的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名之曰“碣石调”。“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碣石调幽兰》结构短小紧凑,曲调清丽婉约。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乐曲的引起部分,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属于艳与曲组成的小型曲式。全曲通过第二段出现的泛音主题的呈示、对比、再现,成功地抒写了哀婉的情怀。此曲突出音阶中的四级音和七级音,没有传统的五声调式特点,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有某些联系。
精选书评
知书客132387
绝了,这才是写字的天书。横着看竖着看都行,站着看躺着看都行。高兴时能看,不高兴时更能看。书法家看得懂,小学生也看得懂。写不好字要读,写得好字更要读。临帖不如懂帖,懂帖不如通帖。通帖的钥匙就在这里!有的地方很玄乎,有的地方又特别实在。看不懂就先放着,过几年再翻出来,突然就明白了。这本书能把人看哭,也能把人看笑。
六体书论
知书房
六体书论
张怀瓘
知书客871422
腊月既望始读《六体书论》,旬日而竟。张怀瓘论书精妙,析篆、隶、真、行、草、八分六体,如庖丁解牛,恢恢乎游刃有余。其言"字形八面,迭递增换",实得书道三昧。余每展卷,未尝不叹古人用心之专、造诣之深。今人得此真传,当以墨池笔冢为志,方能窥其堂奥。乙未岁杪,筱堂灯下记。
六体书论
知书房
六体书论
张怀瓘
知书客514136
自暮春至仲夏,时断时续读竟张怀瓘《六体书论》,凡两月有余。其论篆籀简古,隶楷精微,行草飞动,皆能切中肯綮。尤赏其"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之说,道尽书艺三昧。怀瓘以鉴赏家眼力作理论文章,譬喻生动,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令人顿悟笔法之妙。后世论书者多祖述其说,足见此作之不朽。壬寅长夏墨禅记于沪上小筑。
六体书论
知书房
六体书论
张怀瓘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