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33413
2025年09月04日
琴声绝响,知音难觅,千古遗恨,尽在伯牙。一卷《伯牙琴》,半部隐士心;一部宋元史,半部士人泪。邓牧的草庐早已湮没在临安城的废墟里,而今人只能在四库全书馆的故纸堆中寻得这薄薄一册。当手指抚过泛黄的书页时,仿佛触到了宋末元初那代文人冰凉的泪水。 在杭州图书馆特藏室初见这部抄本时,正值深秋。窗外梧桐叶落,与书中"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的句子莫名契合。邓牧的文字像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那个时代的痛楚。他写《君道》《吏道》,字字见血;作《二戒》《逆旅》,句句诛心。最令人心颤的是那些看似平淡的寓言——楚人养狙的故事,不正是对奴性最辛辣的讽刺么?当读到"朝三暮四"的典故时,突然明白这哪里是在说猴子,分明在写跪着求生的人。 邓牧的笔法让我想起同样隐居的周密。两人都选择用笔记体写作,但邓牧的寓言比《癸辛杂识》更多三分锐气。他写西湖的雪,写钱塘的潮,笔锋一转就成了刺向新朝的匕首。那些看似散淡的山水小品里,藏着比文天祥《指南录》更隐忍的抵抗。这种以柔克刚的笔法,恰似他笔下"听琴鱼出听"的意境——表面是风雅,内里是孤愤。 最动人的是《伯牙琴》自序。邓牧说自己"无丝竹之娱",唯以文字当琴。这让我想起去年在富春江畔访严子陵钓台,见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摹本。忽然惊觉,邓牧的文字与这幅画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淡墨写浓愁,都是在山水间藏着一个破碎的故国梦。读至"今予之琴,非古之琴也"这句时,窗外的桂花正落,恍若看见那个穿着宋制深衣的背影,在元代的月光下独自调弦。 书中《代祭苟息文》堪称奇篇。邓牧借春秋旧事讽喻当下,将贰臣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指桑骂槐的写法,比直白的抗争更需要勇气。忽然想到顾炎武《日知录》里痛骂"亡国大夫"的段落,才发现清初遗民的愤怒,早在邓牧这里就有了先声。不同的是,邓牧把怒火淬炼成了冰,冷得刺骨。 寓言中最惊艳的当属《越人遇狗》。那只摇尾乞怜的狗,最终咬断了越人的喉咙。这哪里是寓言?分明是预言。当读到"狗拒户而噬"时,眼前浮现出临安城破时那些降臣的嘴脸。邓牧早看透了人性中最卑劣的部分,但他不说破,只是冷冷地讲着动物故事。这种克制的愤怒,比嚎啕大哭更令人心碎。 合上书卷时,夕阳正斜照在孤山放鹤亭的方向。忽然懂得邓牧为何要自比伯牙——不是炫耀琴艺,而是哀叹知音断绝。在这个意义上,《伯牙琴》与张岱的《陶庵梦忆》形成了奇妙的互文。都是前朝遗民在新时代的独语,都带着"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倔强。不同的是,张岱的回忆里还有温暖,邓牧的文字中只剩寒霜。 如今重读这些文字,依然能触摸到七百年前那份灼热的孤独。当微信朋友圈刷满浮世喧嚣时,邓牧的寓言就像一剂解毒散。他教会我们:真正的抵抗未必是血溅五步,也可以是拒绝同流合污的清高。在这个意义上,《伯牙琴》不仅是一部遗民著作,更是一面照见当代知识分子灵魂的镜子。那些关于气节与妥协的寓言,至今仍在敲打着每个读书人的良心。
伯牙琴
知书房
伯牙琴
邓牧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何水部集
知书房
何水部集
何逊 著
别集名。南朝梁何逊(郯城人)作。逊曾官水部员外郎,故名。原集久佚,明薛应旗有辑本2卷。又明张燮辑本3卷,附录1卷。因逊曾为庐陵王室记室,故又名《何记室集》。又明张溥辑本合为一卷。凡赋、笺、书共11篇,乐府4首,诗97首,联句16首。1980年,中华书局据张燮本排印,作了校刊,名《何逊集》。增佚诗4首,序跋3篇。逊早年即以诗文著称,其文与刘孝绰并见重,当时谓之“何刘”,其诗与阴铿颇相似,后人谓之“阴何”。集中所存100余首诗,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写景抒情皆精妙,语言清新隽美,明净自然,颇有谢朓风致,但乏风骨,比较平弱。《临行与故游夜别》、《赠诸游旧》、《与胡兴安夜别》等诗,是其优秀之作,情真意切,耐人寻味,其中写景诸联,细致精当,工于炼字,颇有唐诗的境界格调。清沈德潜《古诗源》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诗中有不少写景名句如“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赠诸游旧》),“野岸平沙合,远山远雾浮”(《慈姥矶》)等,向为后人称道。杜甫极推许其诗,《解闷》诗中云“颇学阴何苦用心”。另集中所存少量辞赋和骈文,无显著特色,成就远不及其诗。
诸葛亮集
知书房
诸葛亮集
诸葛亮 著
一名《诸葛忠武侯集》、《诸葛丞相集》。诗文集。三国蜀诸葛亮撰。亮字孔明,瑯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避隐隆中,躬耕自给。后佐刘备,联吴拒曹,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拜为丞相。六次北伐曹魏,卒于军中,谥忠武。初,陈寿进《蜀相诸葛亮集》二十四篇,早佚。今传本皆后人所辑。有明刻《诸葛忠武侯集》二十一卷本,张溥刻《诸葛丞相集》一卷本等。清张澍刻《诸葛忠武侯文集》十一卷,凡文集四卷,附录二卷,《诸葛故事》五卷。其中文集部分收录了诸葛亮的许多主要军事著作,这是研究诸葛亮军事思想的重要资料。有1960年中华书局版传世。
白发赋
知书房
白发赋
左思 著
辞赋名篇。西晋左思作。《艺文类聚》见载。赋文以白发与主人对答的形式构成全篇。先是主人因早生白发影响功名而“将拔将镊”,白发辩解说,“值君年暮”,生来白发,拔之何罪?且桔柚“贵其素华”,愿君手下留情。主人不听,教训白发:自古年少早仕官,而己发白年衰身低微。
精选书评
知书客214061
邓牧的《伯牙琴》读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他的文字很简练,却常常让人不明白他想说什么。书里讲了很多道理,但前后不连贯,读起来很吃力。有些段落写得很好,但又突然跳转到别的内容。整体看下来,感觉像是一堆零散的笔记拼在一起。书中有些观点很特别,但因为表达不清楚,很难理解他想表达什么。
伯牙琴
知书房
伯牙琴
邓牧
知书客639986
自春分前后始读此书,至立夏方终卷,徐展旬月而未能卒章,终弃置案头。邓氏标榜清高,实则陈义过高,不近人情;自命隐者,又每多怨怼之语。所谓琴心三叠,不过是矫揉造作;空谈云山,终究逃不出世俗牢笼。文辞虽时有清丽处,然刻意求奇,反成拗涩。若论琴道真趣,何如静观《谿山琴况》为得。庚子暮春三树居士漫笔于杭城。
伯牙琴
知书房
伯牙琴
邓牧
知书客864358
奇书,心弦之绝响!一奏、再奏、反复奏,可悲时读,可喜时亦读。失意者得慰,得志者得警。士人可品其雅,百姓可味其真。愤世嫉俗当读,春风得意更当读。寻知音不如做知音,叹世道不如砺心志。此琴一抚,万籁俱寂;此音一听,百虑皆消。人生逆旅,得一伯牙琴足矣!
伯牙琴
知书房
伯牙琴
邓牧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