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14924
2025年09月03日
翻开张岱的《西湖梦寻》,总有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这些年去过西湖很多次,每次站在断桥上望着如织的游人,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直到读到张岱笔下那个"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西湖,才明白我们失去的是什么。 张岱写这本书时已是明朝遗民,他用文字重建了一个已经消逝的西湖。我常想,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拼命追逐的到底是什么?张岱笔下那些精致的亭台楼阁,那些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如今都成了旅游手册上的景点介绍。我们拍完照就走,可曾真正读懂过这片山水? 记得去年深秋独自在西湖边散步,突然下起细雨。躲进一家茶馆,老板娘是杭州本地人,她说现在的游客只知道去雷峰塔,却很少有人去寻访张岱写过的那些小景。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张岱写的何止是西湖,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把对故国的思念,对文化的坚守,都寄托在这些文字里。 我们总说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可传承的到底是什么呢?是那些被商业化的景点?还是印在明信片上的诗句?张岱教会我们,真正的传承是要用心去感受。就像他写"湖心亭看雪",不是简单地描述景色,而是把整个文人的精神世界都融了进去。这种文化的厚度,岂是拍几张照片就能承载的? 现代人喜欢说"诗和远方",可张岱告诉我们,诗意不在远方,就在眼前的生活里。他写杭州的市井生活,写寻常的茶肆酒家,却写出了最动人的韵味。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祖父去听评弹,那时只觉得枯燥,现在回想起来,那咿咿呀呀的唱腔里,藏着多少文化的密码。 读《西湖梦寻》最打动我的,是张岱那种带着痛感的怀念。他明知道回不去了,却还要用文字一砖一瓦地重建记忆中的西湖。这让我想到老家那条被填平的小河,童年时觉得它那么普通,现在却成了最珍贵的记忆。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张岱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永恒的遗憾。 合上书页时,窗外正是华灯初上。现代都市的霓虹与张岱笔下的灯火重叠在一起,让人恍惚。或许文化的传承就是这样,不在于形式上的复古,而在于能否像张岱那样,用文字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读读这样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福分。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让县自明本志令
知书房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著
曹操著。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收于《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建安十三年任丞相,遂总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因而招致朝野谤议,说他将篡汉自立。为此,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0)颁发了这篇文告。题目系后人所加。说明其志向是随时势地位变化的。最初不过想作个好郡守;任典军校尉后也只想封侯作征西将军;镇压黄巾起义、平袁术、袁绍、刘表后,位极人臣,才以平天下为己任,并无不逊之心。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说:“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又说,曹操的“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刘盼遂、郭豫衡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说:“本文是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下,表明自己没有废汉自立之心的一篇文告。文章严峻而包含着浓厚的感情,与一般文告不同。”此篇是曹操后期散文的代表作。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著
汉赋。西汉扬雄作。是汉代宫殿赋的代表作之一。《汉书·扬雄传》说:“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畴、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又说:“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峦、枝鹊、露寒、棠梨、师得,游观屈奇瑰玮,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周宣所考,般庚所迁,夏卑宫室,唐虞棌椽三等之制也。且为其已久矣,非成帝所造,欲谏则非时,欲默则不能已,故遂推而隆之,乃上比于帝室紫宫,若曰此非人力之所能为,党鬼神可也。又是时赵昭仪方大幸,每上甘泉,常法从,在属车间豹尾中。故雄聊盛言车骑之众,参丽之驾,非所以感动天地,逆厘三神。又言‘屏玉女,却虙妃’,以微戒齐肃之事。赋成奏之,天子异焉。”明代张溥曾评此赋说:“自比讽谏,相如不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此赋是扬雄随汉成帝郊祀甘泉宫归还后所作。赋中把天子郊祀的盛况铺张得恍若遨游仙境,并颂扬刘氏王朝地久天长。同时,赋中又贯串着讽谏之意。作者以天帝居住的“紫宫”比拟甘泉宫的规模气概,意在讽示帝王的过分奢丽;又从现实中的甘泉宫追溯到历史上夏桀的“琁室”和商纣的“倾宫”,讽示成帝当以亡国之君为戒,讽谕之意更为明显。在艺术上,此赋铺陈夸张,想象丰富,气魄宏伟,文辞流丽,但属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缺乏自己的特色。
校猎赋
知书房
校猎赋
扬雄 著
汉赋。西汉扬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题作《校猎赋》,萧统《文选》题为《羽猎赋》,后人多从之,又略见于《艺文类聚》66卷。是汉赋中以描写畋猎为内容的代表作品之一。赋前有序文,申明作赋的缘由是因为汉成帝的校猎之举“太奢丽夸诩”,不合圣王礼制,故作此赋以表讽谏之意。赋的正文可分3部分,开头部分即显现出赋颂的特点,把汉代皇帝与三皇五帝相比埒,为其歌功颂德。中间部分是主体,大事铺张夸饰,状写天子校猎时的壮观盛况群象飞动,画面壮阔,如写围猎之状说:“移围徙阵.浸淫蹴部,曲队坚重,各按部伍:壁垒天施神扶电击,逢之则碎,近之则破,鸟不及飞兽不及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蹈飞豹,绢枭阳,追天宝,出一方,\"其描绘校猎阵容的整肃,斗士的英武搏击的迅猛,以及飞禽走兽的狼狈不堪,都极其生动.形象鲜明,富于艺术感染力。赋的结尾部分写汉天子翻然悔悟,决心“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于是罢猎而去“回轸还衡,背阿房,反未央”。显然扬雄的《羽猎赋》,其结构体制和表现方法,都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司马相如的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司马相如语),扬雄的赋“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扬雄语)。《羽猎赋》可与《子虚赋》、《上林赋》比美,惟其所处时代已是西汉末路一味炫耀帝国声威显然有谀美之嫌。扬雄晚年也认识到这种“劝百而讽一,曲终而雅奏”的作品并不足取。
精选书评
知书客135719
《西湖梦寻》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旧梦,张岱以"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的笔触,让读者在繁华与废墟间徘徊,既见湖山胜境的绮丽,又感世事沧桑的悲凉,这部明代散文的绝唱,用文字的醇酒酿出了中国文人最深沉的文化乡愁。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知书客815580
张岱写《西湖梦寻》,表面上是追忆西湖旧景,实际上是在怀念自己的富贵生活。他的文字华丽,但内容空洞。他写西湖的繁华,却看不到百姓的苦难。他沉迷于过去的享乐,对现实的动荡视而不见。这种逃避现实的态度让人反感。书中的景物描写虽然细致,但没有深刻的思想。张岱的文人趣味掩盖不了他的肤浅。这本书不值得花时间读。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知书客545536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这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张岱笔下西湖的四时风韵,一部《西湖梦寻》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以文人雅士的笔触为骨,以遗民孤愤的血泪为墨,将晚明的西湖胜景与亡国哀思熔铸成永恒的文学丰碑。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