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46141
2025年09月04日
生活就像尤金·阿切尔在《乡土风俗》里的挣扎。他以为逃离上流社会就能找到真心,结果发现哪里都有规矩。他以为爱情能给他自由,却发现不过是另一种束缚。等到他终于灰头土脸地回到老家,才明白这个世界从来不完美,人也一样,要学着自己和自己和解。想起那些年拼命想逃离的东西,其实一直都在那里,不坏也不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罢了。
乡土风俗
知书房
乡土风俗
伊迪丝·沃顿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众生之路
知书房
众生之路
塞缪尔·巴特勒 著
《众生之路》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语言幽默诙谐而又深刻犀利。作者通过英国传教士家庭中儿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展现并攻击了那些已被旧传统教养得愚昧无知、思想僵化、伪善、顽固的一代人,极力要对下一代人如法炮制,力图使这种愚昧无知、伪善和顽固的形象传之万代而不衰。因此,在英国文学史上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
知书房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著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 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 ”。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 ——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小说揭露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
远大前程
知书房
远大前程
查尔斯·狄更斯 著
孤儿匹普从小由姐姐抚养,受雇于贵族郝薇香,并且爱上了她的养女艾丝黛拉,一心想成为“上等人”。他小时候好心搭救的一名逃犯在国外发财致富,为报答救命之恩,巧妙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进入上流社会。然而命运并不与匹普的希望接轨:艾丝黛拉另嫁他人,逃犯被擒,遗产充公,匹普的“远大前程”转眼化为泡影。整部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希望由萌生而至幻灭的过程唤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不少西方评论家将其推崇为狄更斯最出色的作品。
精选书评
知书客982730
这位美国上流社会的贵族女性,用笔尖揭开了镀金时代的华丽面纱。我们总以为挣脱旧俗就能获得自由,却不过是跳进了另一种束缚的牢笼。纽约社交圈那些精致的餐具、考究的礼服之下,藏着多少被规则驯服的灵魂。就像此刻刷着手机的我,何尝不是在数字时代的新式礼仪中亦步亦趋?沃顿让我们看见:所谓现代人的觉醒,往往只是换了个笼子继续跳舞。
乡土风俗
知书房
乡土风俗
伊迪丝·沃顿
知书客923965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压抑。主角裘德一直很努力,但总是不顺。看着他从农村走到城市,满怀希望又不断受挫。爱情和事业都失败,最后连孩子都死了。结局很惨,但写得真实。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公平。后劲挺大,看完心情不好,但又觉得值得一读。
无名的裘德
知书房
无名的裘德
托马斯·哈代
知书客411298
这本书讲了一个男人因为太固执失去很多的故事。刚开始我觉得他很傻,为什么非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后来我懂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他吃了很多苦头,但最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也很犟,但其实生活需要学会妥协。书里的人物都很真实,就像我们身边的人。看完后我觉得,做人不用太较真,开心最重要。
他知道自己是对的
知书房
他知道自己是对的
安东尼·特罗洛普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