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33817
2025年06月24日
有人从《大观茶论》里读懂了制茶的火候和技巧,有人记下了茶叶的产地和品种。而我在字里行间看见的,是宋徽宗对一杯茶水的执着。他把喝茶这件事写成了艺术,把日常生活做成了学问。合上书页,茶叶的清香好像还飘在鼻尖。这种对细节的讲究,对品质的追求,放在今天也一样让人佩服。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我们得学会珍惜。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书述
知书房
书述
李煜 著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撰。称书有八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繇、王羲之,传授于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柬之等,流传于当时。记述了擫、压、钩、揭、抵、拒、导、送之法: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乐府杂录
知书房
乐府杂录
段安节 著
又名《琵琶录》。笔记。一卷。唐段安节撰。安节临淄邹平(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及字号不详。段成式子,温庭筠之婿。乾宁中为国子司业,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通晓音律,能自度曲(《新唐书·段成式传)》。为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而作是书。约成于唐末。录有乐部九则,歌舞、俳优三则,乐器十三则,乐曲十一则,傀儡戏一则。举凡唐代乐部管理制度、宫廷与民间乐曲、舞蹈、乐器之源流及艺伎小传均有记载。末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今图已亡,但对唐代燕乐研究,弥足珍贵。有《有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说郛》本,《古今说海》本等。今被收入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知书房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萧衍 著
一卷。书评。南朝梁萧衍撰。全篇仅为两部分,凡二百五十字左右。首论钟繇书法十二意,为:“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端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捐赠,谓有余也。巧,谓布置也。称,谓大小也。”而“规矩必周”;次评钟繇、二王书,亦“褒贬大备”。
精选书评
知书客617988
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写得真好。他虽然是皇帝,但对茶的了解比专业茶人还深。书中详细讲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和品饮方法,连水质和茶具的选择都说得清清楚楚。最难得的是,他把喝茶这件事写得既实用又有意境。一个皇帝能如此专注研究茶道,实在少见。这本书不仅是茶文化的经典,也让人看到赵佶在艺术生活上的认真态度。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客873428
妙论,茶道之圭臬!快意、尽意、真意!可细品,可粗尝,可静观,可喧饮。晨起可读,夜深亦可读。茶圣可参透,稚子也能懂。失意时奉为箴言,得意时当作知己。煎茶不如知茶,知茶不如通茶。通茶之秘!千年帝王手笔,今日仍令茶客拍案。一盏清茶见天地,半部茶经悟人生。吾辈何其幸,得此真传!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客663690
怪书,茶道之迷茫。烦人、累人、恼人!从前往后看不懂,从后往前也不懂。看完一遍不懂,再看一遍还是不懂。懂茶的人可能懂,不懂茶的人肯定不懂。想学茶时别读,学会茶后更别读。求人不如求己,看书不如看水。看水泡茶还实在些!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