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在当代茶文化复兴的语境下,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依然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这部专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指导,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茶道美学体系。在茶叶种植、制作工艺等具体环节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对茶事活动的精神内核的阐释——将饮茶提升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一种具有哲学意味的生活艺术。诚然,现代制茶技术已远胜宋代,但《大观茶论》中对茶道精神的追求仍值得我们深思。 通览全书,最令人玩味的是那些流露个人风格的细节描写。徽宗对建盏"兔毫连盏"的痴迷近乎偏执,对点茶时"云脚"形态的苛求几近苛刻,这些细节无不展现出一个艺术皇帝独特的审美追求。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位以昏庸著称的君主在论述茶道时却展现出惊人的专注与专业,这种矛盾恰恰折射出人性复杂的一面。茶论中关于"静中求味"的论述,与后世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理念不谋而合,显示出超前的美学眼光。 时至今日,当我们重读这部茶学经典,或许更应关注其超越时代的精神内核——在浮躁的当下,如何通过一盏茶寻回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这或许就是《大观茶论》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
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古今书评
古今书评
古今书评
袁昂  著
书法论著,一卷。南朝梁袁昂撰。袁昂 (461~540),字千里,扶乐 (今属河南) 人。仕齐为吴兴太守,入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古今书评》是作者奉命品评历代书 家之作。对王右军、王子敬、羊欣等二十 五名自秦汉至齐梁,“皆善能书”的著名书 家,逐一加以点评,各家每以短语概括,文 字极其简洁,惜墨如金,如“韦诞书如龙威 虎振,剑拔弩张”,“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 有神”,“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园乃成” 等,皆十分精辟。其次,作者以形象化的 笔法描述抽象的书体效果,将富有哲理的 点评与生动的比喻融为一体,如云:“庾肩 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 语便态出。”“羊欣书似婢为夫人,不堪位 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陶隐居书如 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峭 快。”再者,作者特别推崇张芝、锺繇、王羲 之、王献之四家之作,尊为“四贤共类,洪 芳不灭”。评价极高。传梁武帝亦有《书评》之作,与此书颇 为相似,论者以为可能是后人据此附益或 伪托而成。而袁氏此书,则钩玄提要,富 有开创性意义,实为我国书学史上较早期 书法品评专著之一。传世有《法书要录》本、《书苑菁华》 本、《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后两种简称 《书评》)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 文选》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