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81466
2025年09月04日
在当代茶文化复兴的语境下,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依然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这部专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指导,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茶道美学体系。在茶叶种植、制作工艺等具体环节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对茶事活动的精神内核的阐释——将饮茶提升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一种具有哲学意味的生活艺术。诚然,现代制茶技术已远胜宋代,但《大观茶论》中对茶道精神的追求仍值得我们深思。 通览全书,最令人玩味的是那些流露个人风格的细节描写。徽宗对建盏"兔毫连盏"的痴迷近乎偏执,对点茶时"云脚"形态的苛求几近苛刻,这些细节无不展现出一个艺术皇帝独特的审美追求。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位以昏庸著称的君主在论述茶道时却展现出惊人的专注与专业,这种矛盾恰恰折射出人性复杂的一面。茶论中关于"静中求味"的论述,与后世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理念不谋而合,显示出超前的美学眼光。 时至今日,当我们重读这部茶学经典,或许更应关注其超越时代的精神内核——在浮躁的当下,如何通过一盏茶寻回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这或许就是《大观茶论》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著
琴曲,现存最古老的古琴乐谱。据谱前小序,知此曲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作者无名氏,它通过对深山幽谷中发散清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想法和思想状况。“碣石调”是古曲调名,即相和歌瑟调中陇西地区的歌曲。因用其填唱曹操的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名之曰“碣石调”。“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碣石调幽兰》结构短小紧凑,曲调清丽婉约。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乐曲的引起部分,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属于艳与曲组成的小型曲式。全曲通过第二段出现的泛音主题的呈示、对比、再现,成功地抒写了哀婉的情怀。此曲突出音阶中的四级音和七级音,没有传统的五声调式特点,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有某些联系。
答陶隐居论书
知书房
答陶隐居论书
萧衍 著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为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启九篇之一。探讨书法之论,文字简练,对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结字、骨力、用墨、笔法等,皆有精辟论述。为临书的心得之作,也是对书法技法的概括总结。
古今书评
知书房
古今书评
袁昂 著
书法论著,一卷。南朝梁袁昂撰。袁昂 (461~540),字千里,扶乐 (今属河南) 人。仕齐为吴兴太守,入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古今书评》是作者奉命品评历代书 家之作。对王右军、王子敬、羊欣等二十 五名自秦汉至齐梁,“皆善能书”的著名书 家,逐一加以点评,各家每以短语概括,文 字极其简洁,惜墨如金,如“韦诞书如龙威 虎振,剑拔弩张”,“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 有神”,“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园乃成” 等,皆十分精辟。其次,作者以形象化的 笔法描述抽象的书体效果,将富有哲理的 点评与生动的比喻融为一体,如云:“庾肩 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 语便态出。”“羊欣书似婢为夫人,不堪位 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陶隐居书如 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峭 快。”再者,作者特别推崇张芝、锺繇、王羲 之、王献之四家之作,尊为“四贤共类,洪 芳不灭”。评价极高。传梁武帝亦有《书评》之作,与此书颇 为相似,论者以为可能是后人据此附益或 伪托而成。而袁氏此书,则钩玄提要,富 有开创性意义,实为我国书学史上较早期 书法品评专著之一。传世有《法书要录》本、《书苑菁华》 本、《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后两种简称 《书评》)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 文选》本等。
精选书评
知书客933817
有人从《大观茶论》里读懂了制茶的火候和技巧,有人记下了茶叶的产地和品种。而我在字里行间看见的,是宋徽宗对一杯茶水的执着。他把喝茶这件事写成了艺术,把日常生活做成了学问。合上书页,茶叶的清香好像还飘在鼻尖。这种对细节的讲究,对品质的追求,放在今天也一样让人佩服。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我们得学会珍惜。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客873428
妙论,茶道之圭臬!快意、尽意、真意!可细品,可粗尝,可静观,可喧饮。晨起可读,夜深亦可读。茶圣可参透,稚子也能懂。失意时奉为箴言,得意时当作知己。煎茶不如知茶,知茶不如通茶。通茶之秘!千年帝王手笔,今日仍令茶客拍案。一盏清茶见天地,半部茶经悟人生。吾辈何其幸,得此真传!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客617988
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写得真好。他虽然是皇帝,但对茶的了解比专业茶人还深。书中详细讲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和品饮方法,连水质和茶具的选择都说得清清楚楚。最难得的是,他把喝茶这件事写得既实用又有意境。一个皇帝能如此专注研究茶道,实在少见。这本书不仅是茶文化的经典,也让人看到赵佶在艺术生活上的认真态度。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